今天是: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36条”能否激活浙江“蛰伏”民资

来源:浙江在线 最后更新:2010-05-14 09:52:32 作者: 浏览:1606次

据《今日早报》报道昨天,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36条中所列的许多准入行业看起来很眼熟,周德文身边的温州朋友最感兴趣的还是金融、电信。

  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昨天,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这条消息晚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随即在浙商中引起强烈反响。

  2005年,国务院曾颁布过《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后来所称的“非公经济36条”。较之五年前的36条,浙商们关心的是,此度的新36条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准入领域?新36条能否为浙江民间资本打破垄断行业的坚实壁垒?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迷惘期听到一声春雷

  昨晚10点半,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终于给记者回了电话。

  “抱歉!我的手机上有38个未接电话,正在一一回复,不少温州的企业家朋友急着找我,是想咨询这个新36条对民间投资会有什么影响。”周德文说。

  “这个时候出台这个条例,中央肯定是有一定背景考虑的。”周德文很沉稳地给记者分析。眼下经济刚刚处于敏感期,有点像2007年危机前的那阵子,原材料上涨,银根收紧,中小企业陷入困境。而且,这段时间也是浙商最迷惘的阶段,温州资本在2009年受到重创,最近一系列的楼市调控,使得大量民间资本“潜伏”着。大量的温州民间资本放在银行。民间资本的观望态度于国于民都不利。这个条例好比是迷惘期听到的一声春雷,或许可以给民间资本一个出路,可以说是一个适时的引导。

  新36条中所列的许多准入行业看起来很眼熟,周德文身边的温州朋友最感兴趣的还是金融、电信。而一些敏锐的浙商瞄准的是国防工业改制,能源投资这些新领域。他们问周德文,这些领域究竟能不能进去?什么时候能进去?企业家关心的这些问题也是商会关心的。

  “接下来肯定要各个职能部门,包括各地出台细则才能去实际操作,还有个过程。”周德文说,大家都希望这个过程能快一点,最不希望的是出现老36条那样“光刮风不下雨”的状况。既然出台了就认认真真落实,希望国家层面能加强督查,千万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

  政策上更优惠

  才可能平等竞争

  和周德文一样,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也没忘记那个老36条。“5年前那个并没有太大进展,关键还是看执行的。我认为,民间资本进入的最大障碍,除却意识形态的,更大的在于垄断壁垒的阻力。只有从上而下强制执行才可能突破。”

  马津龙说,这些准入行业并不是空在那里的,早就有人在做了。所以浙商不可能像办个皮鞋厂、服装厂那样轻易地就进去。既得利益部门肯定不乐意。

  不仅是民企可以进,而且是应该进,马津龙呼吁说,不仅是打破垄断,政策上只有更优惠才能平等竞争。比如民航,国有航空公司亏损国家每年都会给补贴,一年几十亿都有,而民营航空也应该补,而且补得更多。

  经济学教授:等待细则

  “哪里有钱,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就在此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戴志敏教授刚对温州商人做过这番点评。

  听闻新36条,戴教授显得十分平静。“媒体上总是有人在操心浙江资本没有出路,这些都是错误的。瞎操心!如果不是山西煤矿事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温州资本在那里。浙商,尤其是温州商人都是很低调的。他们是做事情的人,不会宣称自己去了哪,做了什么?”

  在戴教授看来,新36条代表了一个方向,相对比较全面的指导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后期的执行。水电站,早就有浙商投了;银行,浙商也已经有参与;文化馆、电影馆也有人在尝试,下一步可能投的人会更多。

  研究片刻后,戴教授着重点了第20条,这看起来有一定的吸引力。国防以前都是保密的,现在可以允许民资参与了。还有民间金融这块,如果可以允许个人投资,那就更让人振奋了。

  浙商:光有钱没用,

  关键还要有配套规定

  “民企不是光有钱就行的。要进入公用事业领域,需要三方面的资本:货币资本、社会人脉资本,以及政府背景。”喜欢在全国找项目投资的浙商倪先生如是说。

  “以前包括做PE项目,有些国有企业改制和增资扩股,对民企和个人的准入都设定了条件。原来小水电站的开发,也基本为央企所垄断。如云南那边的一条江,原先有很多民营企业在搞水电站,后来还是被大集团所垄断。”

  在倪先生看来,尽管公用事业的这块蛋糕很大,但光有“意见”还是不够的。“中国有很多隐性门槛,‘玻璃门’和‘弹簧门’依然存在。如担保行、典当行等,拿牌照也很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关键还要有配套规定,如税收、银行贷款方面。”

  倪先生说,公用事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期长,民间资本还是希望资金的回报能快点,况且真正赚钱的公用事业也很难真正对外开放。现在大家都青睐风险投资、力争上创业板这些途径。

  另一位投资人许先生也持类似观点。虽然,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对港口、机场、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等项目都充满了兴趣。但他深知,现在仅仅是出台了意见,离法规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像创业板、股指期货等,都是几年前说的。”

  “不可否认,公用事业是非常好的项目,是资源或区域的垄断型领域,从巴菲特投资铁路,李嘉诚投资港口,就可见公用事业领域的魅力。但现实是,民间资本非常想投公用事业,却苦于没有实力,国有资本也不愿意退。”许先生坦言。

  正因为如此,许先生告诉记者,如今金融、房地产市场表现都不佳,实体经济中的外贸和制造业,也遇到不少阻力或困难,不少民间资本都转而作投资和资本运作。原来有些做外贸纺织的企业,现在也转而做当铺或股权投资。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