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今天是: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乡味源:以科技创新填补市场空白

来源: 最后更新:2014-03-20 10:33:16 作者: 浏览:1709次

    依托我市丰富的竹笋资源,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求”工作理念的乡味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建成1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7800立方米保险冷藏室和10万级标准化无菌即食加工车间一个,拥有国内领先的热风干燥生产线3条,配套日处理500吨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建成竹笋标准化基地30000亩,现已达到日加工鲜笋60万斤的生产能力,占宁国东部鲜笋主产区总产量的60%以上,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脱水笋生产、加工企业。

  加强科技创新 带动重点项目 促进成果转化

  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该公司先后与中国农大、安徽农大、上海交大等10余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获得省级科技成果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申报受理4项,完成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编制并发布了乡村传统园艺产品保护与传承指南、中小径散生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2项省地方标准以及脱水小径笋、脱水蔬菜、宁国笋干、宁国笋干用林栽培技术规程等5项企业标准。

  “其中采用专利技术加工的脱水笋系列产品保持了鲜笋的色、味和营养成分,复水性好、复水比高,保存时间长,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宁国鲜明特色农产品之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竹笋加工废弃物经青贮而成的畜禽饲料,不仅解决了困扰竹笋加工产业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蛋白饲料资源。

  该公司还以科研院校为支撑,以重点项目带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中重点以实施“30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年产5万吨青贮饲料加工”、“生态养殖示范”三个项目为抓手,立足已取得的多项科技成果和地方优势资源,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目前示范园项目一期建设任务已完成,生态养殖示范、青贮饲料加工项目均已成功开展中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项目明年底可竣工投产,届时将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

  优化产业结构 创新经营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品质管理和食品安全,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这都得益于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的绿色增长模式。他们通过对现有生产设施以节能降耗为重点进行技改,并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了余热循环利用及加工废水零排放;同时在基地开展有机种植,大大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上加工废弃物高效饲料化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清洁生产。

  “而且我们通过建设3万亩国家级小径竹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保证了优质原材料供应;通过建设年产10万吨青贮饲料生产线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了加工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通过建设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从基地——精加工——废弃物利用——生态养殖——休闲农业——技术研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该公司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还致力于创新经营服务体系,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组建了宁国市东部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宁国市小径竹笋农技协会,以合作社、协会为桥梁,建成农技农资综合服务站6个、农产品购销站16个,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同时通过联建基地、合同收购、返利分红、综合服务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优质、稳定原材料供应,带动宁国东部1.32万户笋农实现户均增收超3800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