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我市2007年新农村建设回眸

来源:〖宁国新闻网〗 最后更新:2008-01-03 20:48:00 作者: 浏览:1561次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市2007年新农村建设回眸

   □陈杭 文/图

  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为根本,坚持以“固点扩面”和“三个延伸”为主线,以“抓中心、抓示范、抓基础、抓主体”为重点,深入发动,扎实推进。在近几年相继开展的生态村创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村通”、沼气入户、人畜饮水等建设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以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优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农村民主政治得以加强。我市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深化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涵,使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同时,我市还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山区特色,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关系,制定了我市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到2011年我市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八大工程”,全市一半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乡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
“村村通”让山里的土特产卖上了好价钱

  以“示范村”为典型,辐射带动全市农村

  按照上级要求,我市在2006年度建有14个示范村、2个示范镇,在具体工作中,这些人口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自然村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整个村镇。起到了典型带头作用,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

  今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11个示范村、1个示范镇,加快推进示范工作由自然村向中心村、行政村延伸,由示范村向条件成熟的整治村延伸,由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向实现“二十字”总体要求延伸。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个示范镇、25个示范村和69个整治村,基本达到每个乡镇均有一个以上示范村的目标,并将试点工作由自然村向中心村、行政村延伸,由试点村向条件成熟的村延伸,由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向实现“二十字”总体要求延伸。

  落花荡村、狮桥村、坞村等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朝气的新村庄,以自己的特色各领风骚。那里整洁的村庄、发达的经济、文明的风尚得到了市内外人士的好评。同时也让其他村庄看到了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从而促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以“发展生产”为龙头,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个部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二十字”宗旨,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采取了五项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启动了“636”竹林丰产增效工程,建立了山核桃、毛元竹、早竹等科技兴林示范基地。稳定了6.5万亩茶叶、1.7万亩商品蔬菜生产,落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余亩。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315”强龙工程,新增15家宣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了扶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18号文件兑现了2006年度产业化奖励资金113万元。大力推进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

  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台了《宁国市鼓励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暂行办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和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已有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了组建工作,还有5个农民专民合作社正在积极组建中。

  四是四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围绕国家支农政策,开展了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最大支持。组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80余期,发放宣传资料11万份。

  五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开展各类就业培训,今年还举办了大型企业用工招聘会,达成用工意向近30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200人。

  以“心系故里,共建家园”为契机,发动全社会参与

  “众人划浆开大船”。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远的事业,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今年我市全面开展了“心系故里,共建家园”活动。

  7月20日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机关干部采取“干部联户、结对帮扶”,“部门进村、示范服务”,“百企联村、共建家园”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共有75家企业意向捐赠1078万元,与13个乡镇和41个村结对共建新农村,特别是五星集团先后投入近20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和完善了“以企兴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帮扶模式,得到了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市直和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在开展好“部门进村、示范服务”活动的同时,共捐赠近80万元支持当前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市财政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641万元,共安排3883万元支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心系故里,共建家园”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各地农民纷纷捐资出力建设家园。“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在我市已初见成效。

  我市一批从山沟里走出来的企业界人士、一批对家乡有爱心人士、一批有志于投身乡村建设的热心人士,对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个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今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今年以来,共有25个示范村、47个自然村庄、99个村民组,69个整治村、89个自然村庄、192个村民组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

和城里一样,农民家里也用上了自来水

  全市所有的示范村都建立了村庄管理规划,重点整治违章建筑行为。一些乡镇还重点整治省道沿途的村庄环境,整治S104、S215及市乡主干道沿途村庄和城乡结合部。各乡镇、街道均成立5-7人的清扫清运队伍,城关附近的乡镇、街道生活垃圾实行统一处置。乡村里也建起了美观实验用的环保型垃圾焚烧炉12座、垃圾池300口。沿三津河沿岸的村庄还清理河道、沟渠145公里,集中清除垃圾4000余吨。

  全面推进“村村通”工程,并逐步向较大的自然村、村民组延伸,完成“村村通”水泥路110公里,新修联组、联户水泥路70公里。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900余人用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投入29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港口山门、中溪狮桥2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民办公助”项目。33座小型水库列入国家及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有7座小型水库已完成安全评估初步设计方案评审及建设监理和施工招投标工作,并全面启动建设。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了中溪、仙霞、云梯等东部乡镇光缆主干线架设工作,分配网正向各个自然村延伸。农村改厕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改厕任务4710座。

  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全社会的帮扶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

科技下乡送到村头户间

  以“除陋习、讲文明”为主题,完善农村公共服务

  为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市农村以各种方式开展了“除陋习、讲文明”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巾帼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推进以“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为主题的美德在农家活动,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逐步形成。多形式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进新农村———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免费为农村群众播放优秀电影600多场次,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今年,我市还完善了《宁国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制定了高危行业参保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500余人,发放农村养老金48万余元。4240万农民工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认真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前三个季度累计为19507名移民发放后期扶持资金877余万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