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今天是: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 最后更新:2007-01-11 17:33:09 作者: 浏览:1989次
———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宣城市委常委、宁国市委书记 黄东升

  同志们:

  这次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是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前,市三项重点工作指挥分部分别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和部分市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赴江浙发达地区和省内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学习考察。随后,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务虚会,对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2007年各项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进行了认真谋划。在此基础上,市委召开了常委会议,研究确定了全年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去年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07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宣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奋力重返百强”这一主题,着力打造最佳投资地、最佳人居地,全面完成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三项重点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全民创业促进年、旅游经济推进年、撤县设市十周年庆典和效能建设强化年“四项活动”,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次,在全国百强和中部百强排名中争先进位,以优异的发展业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做好今年的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对于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我着重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牢牢把握“奋力重返百强”这一主题,切实增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是发展理念的又一次提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一转变不仅是一个短期的政策信号,更是一个长期的指导方针。对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

  (一)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宁国”这一主题,组织推进“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已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中部百强县考核评价中,我市居37位,居全省第一位。在过去的一年里,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有了新进展。开发区南山园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河沥溪园区启动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工业集聚度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飞达工业园、甲路民丰、飞鹰公司、家居建材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行,中鼎四期工程、双津工业园、保隆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新面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新亮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改革目标全面完成,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在过去的一年里,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有了新提升。城市北移步伐加快,体育中心、青龙西路、凤形安置区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加速建设。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评为“2006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在过去的一年里,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成果。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平安宁国”建设扎实推进。市、乡两级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我们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为“重返百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总体上看,我市的发展自身条件具备,外部环境有利,面临着难得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今年,国家将加大对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鼓励中部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省委、省政府在已出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财政强县奖励政策,将我市纳入省直管县试点,赋予与省辖市同等的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产业转移机遇。当前,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更趋明显,有些产业呈现出整体转移的态势。尤其受土地新政和要素“瓶颈”制约,先发地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由抬高门槛限制发展向行政强制性退出转变。我市凭借良好的区位和环境综合优势,完全可以大规模、高层次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资本转移。三是金融改革机遇。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金融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抢占县市市场。我市率先创建了全省县级金融安全区,并与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保持了密切合作关系,工商银行率先将1000万元以下放贷权下放至县市,这为我们解决发展投入不足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我市的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材料、电子元器件、化工医药、塑料包装等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优势骨干企业迅速扩张,规模效益进一步凸现,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将有利于吸引同类产业加速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尤其是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培育,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只要我们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赢来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

  (三)经济发展的现实差距,要求我们必须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奋力重返百强”的奋斗目标。“重返百强”,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努力方向,也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而不断向目标迈进。目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人均在全省领先、总量在全省靠前、增速在全省偏后”的特点,说明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加快发展仍然是最紧迫的任务。尤其是在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如果稍有懈怠,就会拉大差距,不仅先发优势将丧失殆尽,甚至会有落后的危险。正因为如此,我们首先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把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我们提出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同时,还应该看到,我们追求的速度,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比较多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以持续的速度。全市上下一定要正确对待“快”,辨证看待“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共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二、着力打造最佳投资地、最佳人居地,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我市是典型的山区县市,既没有交通、区位优势,又缺乏大城市辐射带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要始终坚持优化环境,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最佳投资地和最佳人居地。

  (一)着力打造最佳投资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竞争的最紧要环节。全市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打造最佳投资地,关键是要继续加大“三优”工程建设力度。一是要制订并落实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鼓励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有关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认真进行梳理。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加强对上级政策的研究把握,及时制订出台新的鼓励发展政策。同时,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坚决兑现各项鼓励扶持措施,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二是要提供优质服务。要强化“环境是第一资源、服务是为政之本”的思想,以省直管县试点为契机,组织对现有审批、收费项目进行再清理,最大限度的减化办事程序,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投资审批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三大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形象提升。三是要创造优良的环境。坚持教育与惩处并举,制度与监督并重,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蓄意阻挠重点工程建设的行为,要坚决从严、从快打击。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对进入省级开发区的企业,收费权限在市本级的全部无条件免收;上缴省、宣城市的收费项目全部由市财政统一缴纳,任何部门不得再直接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真正实现开发区封闭运作和“零规费”管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硬环境建设。经过不懈努力,我市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硬环境已经显著改善,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今年,我们要按照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的要求,明确高速公路和皖赣铁路复线项目的联系领导和联系单位,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要按照“外抓大联网,内抓大配套”的要求,切实加快环城、环湖公路建设力度,早日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快速连接通道。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着力打造最佳人居地。按照建设长三角地区全面小康型、生态园林式中等工业城市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打造最适宜工作居住、最适宜生活休闲的文明和谐城市。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优良,是我市极具特色的自然禀赋,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山体、河床等自然风貌的生态保护,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青山绿水常在。要以争创“全国园林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和“全省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把发展绿色产业和加强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建设一批自然和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和生态农业观光带,加快形成以西津河城市景观为主轴,点线面结合、整体协调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不断凸显“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城市特色。二要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着力整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动群众进一步搞好村庄卫生整治,大力推行改水改厕,探索建立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农民清洁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突出整治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出口道路周边环境,使城市文明向郊区和农村延伸辐射,使城市整体形象更加靓丽。三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市民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切实加强“平安宁国”、“和谐宁国”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四要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关注社会特困群体的生产生活,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紧扣“三项重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是贯穿我市“十一五”发展的三项重点工作。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打好每一场阶段性战役,从而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今年,我们要狠抓四个方面的工作,使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一要狠抓园区建设。按照“完善配套南山园区,全面建设河沥溪新区,加速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总体要求,提升开发区南山园区的综合配套能力,加快入区项目建设进度,使之尽快发挥效益;要继续坚持“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的思路,象支持南山园区建设一样,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河沥溪园区建设,掀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要加速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发展,合理产业布局,使乡镇工业集中区与省级开发区发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二要狠抓支柱产业的培育壮大。要立足我市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制定鼓励扶持措施,积极打造“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中国耐磨铸件之都”三大品牌。要鼓励现有支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裂变发展,做大做强。尤其是要注意发挥终端产品生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促进工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三要狠抓大项目建设。要继续把项目建设尤其是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对上争取、对外招引和对内挖潜有机结合起来,跟踪大项目、紧盯大项目、服务大项目。继续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准备工作,着手研究“川气东输”项目实施给我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中鼎四期工程、双津工业园、飞达工业园二期工程、保隆工业园、民丰农用车、锦洋砩化铝、家居建材市场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四要狠抓招商引资。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总体思路,继续把苏浙沪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强化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招商,着力推进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上门招商、驻点招商,力求在引进关键性项目和优势产业关联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二)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发展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在延伸产业链和扩大规模上下功夫,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要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加强劳务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全力推进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程,确保“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要重点加强乡村道路、有线电视村村通、沼气入户、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农村经济活力。要切实加强城乡统筹力度,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要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原则,将试点工作由自然村向中心村、行政村延伸,由试点村向条件成熟的村延伸,由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向实现“二十字”总体要求延伸,并对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以充分调动基层党政组织和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是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要建立开展“心系故里共建家园”的活动机制和有效载体,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机关干部,采取“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帮助解决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共同建设新农村美好家园。

  (三)切实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近年来,宁国城市有了较快发展,但与中等工业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07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撤县设市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开展,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城市管理再上新水平。一要抓紧做好城市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要按照中等工业城市的定位,坚持高起点,注重前瞻性,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各类专业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使城市规划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评判。同时,要对搁置土地两年以上的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该收回的坚决收回,以保证有限的土地资源尽快发挥最大效益。二要确保完成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完善老区、建设新区”的思路,重点抓好“两路一桥”(青龙西路、金桥路、金桥)建设和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北教育园区、长途汽车新站等工程建设,加快城北新区和河西新区建设步伐,为撤县设市十周年献礼。要加速推进法姬娜四星级酒店、司尔特酒店四星级改造和安徽商之都宁国广场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完善配套。三要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巩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环卫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实行“划行归市”。要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切实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确保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职责履行到位,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扎实开展好“四项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为确保完成“三项重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经市委、市政府研究,2007年我们将组织开展“四项活动”,以此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开展“全民创业促进年”活动。创业是富民之本、发展之基。苏浙发达地区的经验昭示我们,只有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把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变成创业致富的巨大动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有不竭动力。市委、市政府正在制订《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从降低创业门槛、打造创业载体、优化创业环境、激活创业主体等方面制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期在全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春节以后,我们还将召开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在继续开展评选“宁国荣誉市民”、“宁国发展功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评选“宁国创业标兵”活动,大力宣传创业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鼓励创业、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要加快开发区创业园区建设,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孵化中心。要鼓励和吸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企业经营者通过科技创新开展“二次创业”,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职创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扶持群众立足自身条件大胆创业,掀起全民创业的新高潮,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扎实开展“旅游经济推进年”活动。生态旅游业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市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市旅游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已经具备了加速升温的基础。要紧密结合撤县设市十周年庆祝活动和举办第三届“中国·宁国竹文化节”,精心谋划好“旅游经济推进年”系列活动,扩大宁国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要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打造以青龙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恩龙山庄为龙头的旅游品牌,加快竹峰周塘平湖长堤、恩龙山庄沁芳园三期工程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梅林漂流、霞西石柱、中溪夏霖、划海山庄等旅游景点建设,继续扶持发展“农家乐”,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楼梦》文化与宁国旅游研究会”的作用,积极打造“黄山脚下的明珠,红楼梦中的府地”旅游主品牌,促进名山与名著、现代与历史、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要争取成立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加强领导机构和工作力量的整合,推动我市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精心组织撤县设市十周年庆典活动。今年是我市撤县设市十周年。十年来,我们坚持把城市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经营城市中发展城市,市区面积从不足5平方公里发展到近1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当初的4.5万人发展到15万人,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小康型、生态园林式的中等工业城市初具雏形。撤县设市十周年,对宁国来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好系列庆典活动,可以外树形象,让更多的人走进宁国、了解宁国,吸引更多的人来宁投资兴业;可以内增信心,增强自豪感,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激发更大的发展热情。我们一定要继续按照“办节不在节”的指导思想,把筹备撤县设市十周年庆典和第三届“中国·宁国竹文化节”,作为全面展示宁国形象、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三大战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全面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广泛动员,确保节庆活动“热烈、节俭、有实效”。

  (四)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强化年”活动。效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在认真总结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市直机关服务效率年、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效能建设强化年”活动。抓好此项活动,关键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市委、市政府正在制订今年的1号文件,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县级领导和具体部门,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部门有目标。二要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我们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和“三项重点工作”绩效考核于一体的考核体系。关键是要按照三大考核目标的要求,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对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实行奖励;对没有完成考核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必须按照考核体系的要求严格实行惩处。尤其是对那些破坏发展环境、干扰发展大局的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以确保“效能建设强化年”活动取得实效。

  五、强化落实“五个保障”,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第一,要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面对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区域竞争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工作中进一步突出创新导向,更加自觉地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凡有利于宁国发展的事,要创造一切条件,努力办成,真正做到讲发展、不争论,干事业、不折腾。要鼓励闯、鼓励试,正确看待和区分敢闯敢试与违法乱纪、工作失误与以权谋私的问题,坚决支持和保护广大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要善于把上级要求、发达地区经验与宁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困难面前,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对策和办法。要坚持正面宣传的舆论导向,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全市发展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支持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二,要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投入保障。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坚持把多渠道地扩大投资摆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强引进外资、启动内资和扩大融资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相对于发展来说,仍显不足。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集中财力求发展、勤俭节约办事业”的原则,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用到发展上。今年,在财政预算安排上,要做到“四个确保和三个倾斜”,即确保工资发放、确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确保各项法定支出、确保社会稳定;财力投入上向农村基层、三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倾斜,着力构建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财政部门要坚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的总体要求,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强化监督管理,真正把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上,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上,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要结合市乡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把市、乡两级领导班子配齐配强。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切实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基层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进一步探索把支部建在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继续抓好农村党员“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工作,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要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入开展社区党建“连心工程”,构建我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要大力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队伍的长效机制,探索新时期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第四,要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关键是要抓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换届工作为契机,坚持德才标准,把能否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作为选拔使用干部最重要的依据,选准配强乡镇和市直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推进创新的能力,使各级干部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二是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财富。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家就是支持创业”的观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业、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三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支撑。要坚持内外并举、育引并重的方针,注重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才到企业和社会急需领域施展才能,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同时,要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发挥老干部的重要作用。

  第五,要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真正在抓落实、求实效上狠下功夫。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落实,经宣城市委批准,我市将成立市委督查组,代表市委履行督促检查职能,重点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全市重点工作的跟踪问效,督查结果将作为市委科学决策和评价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市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当前春节将至,这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敏感时期。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个不许”等各项规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杜绝送礼风、吃喝风、赌博风,严禁党政机关搞相互走访等拜年活动,切实做到廉洁自律,树立起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同时,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抓好本地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宣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