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发改委酝酿价格改革结合环保 能源可能再次涨价

来源: 最后更新:2007-01-04 14:54:53 作者: 浏览:1492次
-本报记者 张帆

  2006年,“涨价”成为中国能源市场最浓重的一笔。

  围绕之,是能源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论调,是国家发改委“深化改革”的决心,以及民众“改革等于涨价、听证等于涨价,与国际只接轨涨不接轨跌”的抱怨。

  年初的涨价大幕由天然气拉开,其出厂价格每立方米上涨了1角左右。据相关部门的测算,每户用气居民因此增加的月支出只有3元。3元确实像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钱,但相关部门却遗忘了使用液化气罐的众多用户。2006年以来液化气价格一再飚升,最高在100元左右,最低也达到80元每罐。这个价格对于许多平均工资水平在1000元以下、却往往不能享受到管道煤气的家庭,实在是不小的负担。但与此同时,以200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90亿立方米计算,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能源巨头将增加 39亿元的收益。

  气价的“微涨”在社会上产生的反响,远远小于2006年接连两次的成品油价格上调。

  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据此,北京市93号汽油由4.26元涨为4.65元,97号汽油由4.54元涨为4.96元。这已是从2004年起的第六次油价上涨,但还没等人们从此次涨价中缓过神来,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又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许多地方的油价涨幅在0.45元/升左右。5月23日晚,北京各大加油站已经车满为患,人们在奋力争取最后的一点“优惠”。这也算是中国特色的涨价奇观了。

  在此之后,是社会强烈的反弹。在新闻上网的很短时间内,网友就留下了一百多页两千多条的质疑声。

  石油企业提出了“油价倒挂”的理由,即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只要油价一倒挂,炼油和销售企业就会亏损,石油消费市场就会动荡不安。

  国际油价在2006年上半年也确实配合了石油大亨们的说法,1月份国际油价高开高走,2、3月份略有回调,4月份大幅飙升,一举突破每桶70、75美元两个关口,并在4月21日创下每桶75.17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此后基本稳定在每桶70美元左右的平台,年均价进入每桶60美元高位。进入7月份国际油价又一路攀升,7月14日创出本年度77.95美元/桶新高。

  然而,对于石油企业们的说法,民众以及众多的专家学者却并不认可。2005年度中石油以1333.6亿元净利润盖过日本丰田公司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这也刷新了其上市以来的盈利纪录,净利润增幅高达28.4%。有专家指出,国家发改委调高成品油价格,解决不了中石油内部存在的价格机制问题,结果导致炼油企业亏损现象依在,中石油却再次增加利润空间。而国家得到的除了少量的税收和漂亮的GDP外,就是老百姓大增的负担,再无其它。

  与此同时,8月8日之后,在一系列利空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油价呈现单边下跌态势,9月20日跌破60美元/桶,创出最低59.95美元/桶。社会上又是质疑声一片,既然与国际接轨,那怎么能只跟涨不跟跌呢?

  与中石油、中石化这些能源巨头们同样遭受社会谴责的还有国家电力系统。

  2006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开始实施电价调整方案,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相关部门再次表示,此次电价调整不大,因此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有传言一位普通电厂抄表工一天抄四次电表就能轻松领取10万元年薪,但是其所在电力行业收益却不尽如人意。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05年电力行业负债合计20663亿元,同比增长11.5%。全行业亏损额127亿元。电力行业有关人士认为每度电需要涨2.52分才能消化电力行业的亏空。

  与争吵不休的“煤电之争”相呼应,电力企业称此次电力涨价的根本推动力在于电煤价格的上涨。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电力提价主要是为了解决煤炭价格上涨、征收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资金和可再生能源附加、电厂脱硫改造以及电网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但观察人士发现,这次涨价中不烧煤的电网居然占据总涨幅的53%。真正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的发电企业获利甚少。

  社会舆论的矛头直指电力系统有目共睹的高工资、高福利,以及生产、管理滞后等综合带来的电力产品生产成本的畸高。此后,国家电力系统高调作出回应,表示其员工工资水平将下降20%至50%。但社会对此并不认同。

  在电力涨价的背后是煤炭这一基本能源2006全年价格的高扬。在所有能源中,煤炭应该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但长期以来,其完全成本却模糊不清,导致市场定价方向的偏离。不过,2006年,资源补偿费、矿业权(含探矿权和采矿权)改革试点已经启动。时近年关,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取消了几十年来存在的煤炭订货会,并彻底放开了煤炭价格,这些都意味着煤炭成本的科学化测算以及随后煤炭价格的市场化趋向。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年末,为补偿炼油业务亏损,中石化再获50亿元财政补贴,此项资金将计入公司2006年利润总额,并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已经是中石化近两年来第二次获得巨额补贴。2005年底,财政部给予中石化集团一次性补偿人民币100亿元。其中,中石化及其附属公司获得一次性补偿人民币94.15亿元。

  2006年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首年,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但到年末,这一目标并未能实现。造成中国能源消耗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关键在于中国能源价格长期实行不完全成本定价,造成能源价格机制的扭曲,市场规律无法自动调节能源消费行为,使国家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努力收效甚微。要根本改变目前的高能耗状况,就必须触及能源的定价机制。

  对目前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主要质疑声音是,按照市场定价是一个好的方向,但这种改革的前提是要形成竞争的格局。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能源巨头垄断市场,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定价的市场化”和“竞争的多元化”,目前的价格市场化完全是垄断下的利润使然。

  改革仍在加紧进行,有媒体报道,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起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已获得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的原则通过,整套方案的最大变化在于,把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炭和土地等产品的定价中。分析人士称,如果办法通过,意味着相关产品即将迎来新一轮大提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