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重又呈现久违的高速增长,然而,层出不穷的新车,未必都能够“夺”人眼球,降价也不是每个车型都能“一降就灵”,企业更是有的依旧能够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只是略有盈余,更有的干脆是赔本赚吆喝。
据分析,这一切都是因为整个汽车市场和环境均在改变,竞争格局愈发复杂。
在激烈的竞争中,国内汽车产业格局已经和正在逐渐分化,以往的强者并不一定最强,而曾经的弱者并不一定恒弱。每个企业似乎都有机会,也都在做最后的一搏。
以乘用车为例,早在5年前,这种竞争还基本局限在大众、通用、标致-雪铁龙和本田等几家在华合资企业之间,数量也在10万辆级别上。现在,在大众、通用和本田的在华合资企业之外,丰田、现代、日产等都显露出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在数量上已经达到30万辆级别。
同时,个别习惯于引进落后车型,或者只是热衷于“小改款”一类小打小闹的企业,市场已经难有其容身之地。如个别在原有发动机上再扣个新壳子之类的,上市不到一年,几次大规模降价,依然难以实现其良好的预期。
另外,5年前,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最多算得上“小荷才露尖尖角”,当时他们还在为获“准入”而东投西靠,为上《目录》而奔波呼号;而今天,以奇瑞、吉利为代表,长安、长城、哈飞、比亚迪和江淮等自主品牌群体,在中低端产品上对合资企业发起攻势,并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博得了人们的尊敬。
总之,“井喷”再现,市场在变,适者生存。(张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