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0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将发生重大调整,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提出的新机制的主要思路是: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据国家发改委的介绍,这一新机制的一个亮点是: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在直接受益的范围内,继续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下滑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除靠少量的财政资金补助外,主要靠受益区农民投工投劳。
为解决这一困难,今后政府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的劳动积累,走的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的路子。现在调整这一思路的根据:一是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已经从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收益率显著下降;二是农户成为自主经营主体,农民也有了择业自由,再像过去那样依靠行政强制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容易导致对农民的侵权,也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三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结构发生变化,机械施工多了,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明显,对投资的需求明显增加;四是我国总体上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财力的不断增加,国家有能力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