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3日 星期日
今天是:2024年11月03日 星期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十大暴利产业惊心内幕 利润率1000%很平常

来源: 最后更新:2006-02-07 08:58:58 作者: 浏览:8407次
暴利是因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在短时间内获取的超额利润。英国经济学家路易斯给“暴利”的定义是:“当一种产业存在着不可替代性,并逐渐形成单元化的寡头形式时,必然会演变成一种多倍利润而不是多重利润的暴利,这种情况会伴随着多元化经济要素的加入和产业规范的形成而消失,通常暴利时代的经济周期是短暂的”。

  在梳理2005年十大暴利产业的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存在暴利,首先要看这个产业的利润率是否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其次要看是不是由于垄断而产生的暴利,三是要看是不是泡沫催生的暴利,因为泡沫是暴利的内生经济变量之一,泡沫资产达到社会总资产的较大比重时,恶性泡沫才会产生,暴利也才随之诞生。虽然有些产业(比如殡葬业)并非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垄断产业的特殊性,其利润之高令人惊叹。

  以上述标准仔细梳理“暴利产业”,我们发现在2005年产业发展轨迹中,医药业、殡葬业、眼镜业、美容、宠物、房地产、图书、培训、电信分别进入了本刊十大暴利产业的筛选视线。

  其实,我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产业本身,而是关注暴利产业对老百姓经济生活的影响。站在大的市场环境下来看待暴利产生的根源,就会发现,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或缺失是一切暴利产业的通行证。

  医药业 每个环节都有暴利

  中国医改在2005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2005年,对中国医改的批评,已不仅来自民间和学者,还来自官方。这表明了中国的医改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度欠缺、监督不严格,都为医药行业的暴利提供了契机。

  没有理由把医药业排除在暴利行业之外。

  哈尔滨“550万元”的天价就诊余波尚未平息,深圳120万元的就诊风波又再次传出。而事实上,经过相关调查组对上述两事件的审核,都表示医院明显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令人瞠目的惊人暴利1300%

  据业内人士披露,抗生素是当前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率为20倍。抗生素大多售价较高,但成本十分低廉,单价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药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元钱。而企业在向医院或医药公司销售的时候,回扣、返利一般都高于30%,有些医生拿回扣的数目惊人,一些重点科室的重点医生每月仅拿药品回扣就超过万元。

  以头孢三代为例,其市场零售价是170元一针,药厂给地区销售商的价格是12元。仅为零售价的1/14。高达1300%的暴利是这样分配的:每针零售价170元的抗生素类药品,医院得到66元,医生回扣35元左右,增值税16元,药厂12元,维护医院关系,每支产品需要10元,经销商5元,其他协调费用5元,医药代表提成10几元。这里面利益最大的是医院和医生,分别占40%和20%。 这样,一种药从生产到患者手里至少要经过6~9个环节,而中间商则不计其数。

  罗红霉素出厂价为6元,市场上骤升为26元;心脏支架在香港仅为300美元,内地医院里却升了10倍多,达三四万元。

  济南一位曾介入心脏手术器械销售的李先生曾向媒体提供了一份他给某医院供货的价格表:如果使用国产普通支架,一套包含11种器械的产品,出厂价仅为8598元,经销商却以近3倍的价格2.3万元卖给了医院,医院加价15%后卖给患者,此时的价格已高达2.6万元。

  层层都有暴利

  从最初生产企业的药品,到批发商、医院、药店,每过一关都会层层加价。以至于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上时,药品的价格已抬高几倍,甚至是数十倍。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再来看医药,暴利仍然惊人。

  暴利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药品回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回扣的空间之所以大,在于药品定价“虚高”。

  据业内人士透露,药厂在向物价局申报成本时,会巧立名目将各种各样的莫须有的费用摊在里面,蒙混过关。还有的在申报成本时,先把物价局有关人员进行收买。这样,本来10元的成本报30元,甚至再高都没有问题。

  北京某医院的医生说,现在医院就成了暴利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医院是一个流通终端,即药品、器械等都由医院购买后,再让消费者来买单。这一系列的环节都在加利,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殡葬业 超级暴利难以终结

  曾经有家属对殡仪馆的评价是“发死人财”,这话听起来也许不好听,但事实上,这个道理是大家公认的。虽然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中规定“殡葬设施”要审批,对“殡葬设备和殡葬用品”提出3个“禁止”,允许对有关火化机、运尸车等殡葬设备和骨灰盒、石料等殡葬用品的生产销售通过市场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给暴利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连同生者的悲哀,殡仪馆都化成了钱。

  没有人会否认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暴利,而且殡仪馆的钱赚得非常坦然。因为他们知道,在悲哀的生者面前,极少或者从没有人和他们计较。正是抓住这种心理,殡葬业的暴利之高,让人难以想象。[---分页---]1000%的超级利润

  殡葬收费到底该收多少?这是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知道的。这个特殊的行业,正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和感情因素,因此即使很多人知道这个行业存在暴利,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很少有人和殡仪馆发生争执。正是这一背景下,给殡葬的暴利埋下了伏笔。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暴利的环节。

  以骨灰盒为例,一个普通的骨灰盒,价格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2万元不等,样式繁多。而实际上,一个低档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几十元,骨灰盒的利润能够达到1000%~2000%。

  一位患者的家庭说,即使最普通的骨灰盒,只是换一种形式都能收取更高的费用。而且他们还会问家属,要好一些的还是差一些的?这种方式让家属其实感觉非常不舒服。如果买差的,就好象意味着对死者都不孝顺,只好多花钱买所谓好一些的,明知道他们会多赚钱。这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逝者还需要购买的是衣服、火化、墓地等,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着惊人的暴利。

  据调查,一个最低标准的火化殡葬需花费3000元,高则上万元。一个最低标准的陵园土葬需花费7000元左右,高则20万左右。以银川市某大型陵园墓地为例,最低价格为3980元,最高则达到11.8万元。

  以天津殡仪馆火化费用为例,按每次火化费用680元、每年火化1500次计算,一年就能收入100多万元。一台日本进口的最先进的火化设备,价格在80万元左右,包括占地、安装等费用,引进安装一台高级火化炉大概需要100万元。资金回收率是非常之高的。

  事实上,大多数逝者家属在购买殡葬用品时很少计较价格,而这正是导致殡葬用品价格虚高的一个因素。再加上殡葬内容名目繁多,因此成为殡葬消费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普遍现象。

  垄断支撑暴利

  垄断,是这个产业成为暴利的最大诱因。也正因为如此的暴利,民间资本很难进入。尽管名义上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真正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民政部门并不情愿开闸。因为这意味着“肥水”流入外人田了。

  正是由于殡葬产业的特殊性,及其民政部门的垄断性,暴利似乎是名正言顺的。垄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个产业不择手段捞钱的升级。目前这个产业的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殡葬改革的需要,这也为殡葬业谋求暴利提供了空间。

  一些地方对丧葬用品、殡葬设备的生产销售,仍然利用行政审批手段进行限制,对殡葬用地、设施也是层层审批,设置垄断堡垒,形成了谁有权谁得利的局面。再加上逝者家属正处于悲哀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形成暴利。

  眼镜业 暴利藏在老板的眼睛里

  更多的消费者觉得花三、五十元买幅眼镜,误认为这么便宜的产品利润不会很高。但事实上,即使这样的零售价格,其利润可达200%甚至还要多,这在产业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虽然市场上出现的平价眼镜店,对眼镜的暴利是一个挑战,在短期内要想消除暴利是不可能的。因为零售价格无论高或低,其生产成本并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在零售环节,由于不同的区域及其它相关因素,构成不同的价格。

  “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行情”,这是在眼镜行业内,流传着的一句连商家都不忌讳的、众所周知的顺口溜。对于眼镜行业,这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如果不是2005年市场上“眼镜直通车”、“平价眼镜超市”等一批平价眼镜店的横空出世,或许,很多消费者根本意识不到眼镜行业的暴利。

  眼镜毛利润500%

  姑且先不用说生产成本,就市场零售价格而言,同样的品牌价格差异非常大。一副“现代金属” 眼镜架市场价为58元,但在“眼镜直通车”超市,价格仅为10元;一副“一米阳光”眼镜架市场价为250元,该超市价格仅为70元;一副“波士”钛金眼镜架市场价为2400元,该超市价格仅为980元。

  一位眼镜销售商说,市场售价200元的眼镜,其成本最多超不过10块钱,完全是一个低成本高暴利的产业。眼镜零售的平均纯利润率在50%以上。从出厂价格到零售店出售价格,最高毛利润率可达到400%至500%。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追求的是品牌和价格效应。因此,价格低的眼镜不一定能够卖得好。

  2005年11月在中国(深圳)国际眼镜博览会上,记者发现眼镜行业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有天壤之别,眼镜行业的“暴利”现象十分惊人。展会工作人员说,一款钛金属架眼镜出厂价为每副60~80元,但最后到了零售店,售价则标到了600元到800元之间。同样,这些暴利也被中间的流通环节各自截取。

  销售商的暴利最高

  一位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生产的眼镜在卖给批发商的时候,其利润远远低于他们的销售利润,但至少达到5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大多数都被经销商所吞噬。

  在上述眼镜博览会上,来自温州的一家参展商展出的都是太阳镜。参展人员拿出一款很精致的太阳镜介绍说,这款眼镜的价格只有22元,但不可能卖给消费者,只是针对经销商。但到经销商手里,少则一、二百元,多则数百元。如果眼镜生产企业能接到某一知名企业的订单,用同样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加工,该眼镜就成为名牌产品,其“身价”也立刻拔高,消费者最终以高出数倍的价格才能购买。

  一位经销商说,他们喜欢推荐别人用树脂镜片,因为这中间的差价更加可观。以进口韩国树脂镜片为例,最低批发价为25至30元,质量稍好一点的为45至60元,在零售中却可以卖到300元以上。如果是稍有名气的树脂镜片如依视路、豪雅、苏拿等,零售价至少可以卖到800元一副,但是进货价也只在300元左右。

  由于眼镜价格过高,单纯以价格来衡量品质显然不正确,因为这一产业的暴利也受到同行的冲击,平价眼镜店对他们是最大的一个冲击。尽管如此,这一产业的平均利润还是高于其它产业平均水平的几倍。

  美容产业 美丽给别人 暴利给自己

  中国的美容业是个自行发展的产业,还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范畴,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管理机构。而除经营者充分“利用”了消费者自身对美容的需要及从众心理以外,美容业行规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产业间不正当竞争、价格体系不透明、哄抬价格等都给经营者有很多空子可钻。

  而市场急剧放大的需求效应,又契合了美容产业的增长要素,这也是美容暴利的基础。

  皮肤基础护理580元、七日消斑600元、立体绣眉980元、全年光子嫩夫套装3600元等等,报纸上这样的美容介绍到处都是。尽管如此高的价位,但并没有让爱美的女士望而却步。

  美容业是超过房地产、IT发展速度的产业,是一个蕴藏巨大商机并且以15%的速度增长的产业。在收集2005年十大暴力产业中,我们把不容忽视的美容服务业归纳进来。

  美容化妆品价格虚高

  前不久,笔者曾在一家美容院做过一次绣眉,因为笔者的朋友和这家美容院的老板私交颇深,自然给打了折扣,最后成交价(5折)380元。而这个价格和实际产品的价格相差数十倍,自然高昂的服务价格包含在里面了。

  某美容院的负责人曾表示,目前国内很多美容院的护理产品,提供的都是一条龙“专业线”供货。

  据悉,产品从不对外公开宣传,那么成分、质量、价格当然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甚至连美容院的美容师都毫不知情。看来美容产业的暴利是来自产品的巨额利润。

  以某一品牌护肤配套产品为例,该产品的实际价格只有300元。但到美容院后,这个产品的使用权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而是至少为20~30个人分别使用,每人次的消费价格则为100元。假如该产品为15个人使用,最终折合成购买价格是1500元。是实际价格的5倍,可见其暴利惊人。
[---分页---]男人的“面子”更有暴利

  就在女士美容方兴未艾之际,男士的美容悄然兴起。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城市,很多都市白领一族的男士们开始频频光顾美容院。而这个群体的崛起,又给美容业带来了更多获利空间。

  据一位经常光顾美容院的先生讲,他们这个群体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在工作当中经常有一些重要的场合。现在,很多人把形象看得尤为重要,花些钱在美容方面消费很值。这位男士说,与女士不同的是,男士美容更看重品牌,其消费价格平均高于女士。

  另据一位商场化妆品专柜的售货员说,现在男士买化妆品价格最低都是百元起价,甚至几百元以上,男士和女士相比在这方面的消费数量少但价格高,讲求的是品质。美容院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的暴利比单纯的化妆品还要高许多。

  根据《2004中国美容年度报告》的数据,最近两年中国涉足美容消费的人数已达3亿多人次,城镇人口月平均美容消费已达29.33元,全国城镇美容业年产值为1680.4亿元。

  该《报告》指出,美容业将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通讯之后我国居民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这说明,美容产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占据消费主流。

  宠物医院 暴利愈演愈烈

  宠物医院之所以成为暴利,是因为市场需求大。而且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饲养宠物的家庭会越来越多,且饲养方式已经从早期的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即宠物的饲养向国际品种、宠物的医疗保健等方面延伸,这无疑为宠物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空间。即从单纯的医疗,到宠物的美容、保健扩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在家庭中地位也越来越高,这是饲养人愿意支付宠物医疗的另一因素。

  2005年9月17日,朋友家的一只小猫不慎从6楼阳台上掉到了一楼草坪上。朋友见状,急将爱猫送往附近的宠物医院。住院10天,居然花掉2000多元。

  朋友说,花再多的钱也得治,其中的消费完全凭宠物医院说了算。因为不知道这些动物用药是否和人使用的相同,所以其中的价格就任人宰割。比如人服用的药物,在医院或药店有可以参照的价格,但动物用药并没有明显参照价格。说白了,就是拿人服用的药品给动物治疗,那价格也要高出几倍甚至数十倍。

  药品利润300%

  王小姐经常带自己心爱的狗去宠物医院检查、打疫苗、驱虫、吸氧……据王小姐介绍,狗患感冒、消化、呼吸等常见病医治费每次就要上百元。

  据悉,在北京市一家宠物医院里,所有的宠物医疗项目如外科手术、注射、防疫都有明码标价。外伤处理80~300元/次/只,静脉注射30元/次/只,腹腔穿刺20元/次/只,卵巢摘除手术150~300元/次/只……

  目前,宠物医院给宠物使用的感冒药很多都是人用的。在药房不到2元的药品,到了宠物医院摇身一变成了特效药,售价竟涨到100多元。另外,国产宠物防疫针的最低批发价格仅为5元,但宠物医院的标价却高达60元。据此,粗略估计宠物医疗行业的利润已远超300%。

  除去平时的一些小病小灾,宠物还要定期打疫苗,一般5年期的疫苗每针要70元左右,利润空间非常大。

  宠物医院暴利不会减弱

  据悉,目前北京市仅宠物狗的数量已经达到100余万只,一年花在宠物身上的钱就有5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花在了给小狗小猫们的“求医问药”上。当笔者就这一数据向北京市保护小动物协会求证时,工作人员称,北京市宠物狗确实已达100余万只,但北京人一年花在宠物身上的钱已经远远不止“5亿”这个数字。

  以北京市场为例,正是家庭宠物的快速增加激活了宠物医院。另一方面,这些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在选择宠物方面不但很讲究,而且在宠物的医疗、美容等方面也非常舍得投入。一旦所养的宠物生病,他们会象爱孩子一样非常舍得投入,希望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救助。正是这个前提下,为宠物医院的暴利奠定了基础。

  据一家宠物医院相关人士介绍说,宠物医院的暴利很多人都知道,但宠物医院仍然很火,这是因为需求大。

  没有人在宠物生病时先问问治疗价格,另一方面,宠物医院虽然说是暴利,但总的花费并不大,这部分支出很多家庭还是支付得起。这些因素导致宠物医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且未来宠物医院会越来越火,因为养宠物的人逐年增多。

  除此之外,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规则不完善。比如相关的审批、监管制度存在不足之处,这导致宠物医院药价虚高。

  保健品 暴利时代难以终结

  任何一个朝阳产业所带来的高利润都会吸引更多的加入者,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因此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会加大,使得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产业的平均利润率降低,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而产业自身也得到发展的空间;二是片面追逐广告效应和市场暴利,对产业进行灭绝性开采,却带来产业自身的信誉危机。

  2005年保健品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发展环境中,仍继续上演暴利神话。

  广告越大胆 利润越丰满

  一位保健品产业的业内人士说,保健品不同于其它药品,靠的就是广告效应。如果没有广告,保健品市场就会减少2/3多。但是支付广告需要高额资金,而这笔广告费用最终将会转嫁到产品身上。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保健品的广告越多,其产品的零售价格和成本的落差越大。

  有证可循的是,2005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 “哈佛代高乐”的骗局令人触目惊心。广告中所宣传的“美国增高新药”“哈佛代高乐”,其实不过是吉林省龙井市草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营养补充剂五维赖氨酸片。正是这样一种普通的营养补充剂,经过总经销商湖北新东科药业有限公司篡改广告审批内容后,给它戴上了“哈佛大学研制”的帽子,又虚构了权威部门官员和专家进行推荐。从而使一盒不过10元左右的五维赖氨酸片,摇身一变成了每盒售价近500元的“哈佛代高乐”。吃上两个疗程就得近万元。

  不久前,桂林市工商局屏风工商所在查处一起虚假宣传案件时,意外截获了银锭路某保健品店的一本进销登记本。 并且记录了店主2005年1月至6月的进销货情况,其保健品大部分为在广州、长沙等地批发市场购买。从记录上看,批发价与其零售价差别极大。如“益壮”口服液保健品,批发价每盒(10支)仅10元,零售价却为80元,利润率高达700%;

  2005年年初,国家工商局对中国广告业作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广告违法率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高达95%。

  据业内人士透露,保健品利润一般可达100%到200%。一个保健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出成品再到商标注册一般只需数十万元,保健品企业将更多的赌注下在了巨额的广告投入上,以至于形成某种不成文的惯例:谁的广告经费投入高,谁在广告中越能让消费者动心,谁的销量就大,赚得钱就多。在这种惯性的驱使下,高额的利润使精明的商家不仅忽略对保健品的科技投入,更使商家敢于铤而走险。

  尤其是现在的性用品商店,这个行业由于不规范,给商家制造了更多的暴利空间。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平均每个商品的利润至少都在200%以上。而很多消费者对这一特殊的产品,由于心理因素作用,很多人不太愿意公开。这一想法,正是暴利存在的基础。

  尽管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信任度并不高,但为什么还有市场?一是因为市场上的广告效应,每天强化灌输给消费者以后,让人产生了一种消费欲望。二是很多消费者购买的保健品是送给亲朋好友。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不具有保健功能,只是在市场良莠不齐、暴利充斥在这个行业的时候,人们对保健品的价值、作用都会打一个折扣。

  房地产:速生富翁的产业

  房地产暴利一说尽管被地产大腕否定,但在专家、学者和普通消费者当中,没有人否认房地产是暴利产业。当然,两者的利益角度不同,自然得出来的结论就不一样。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随着产业的规范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过去的投机所产生的暴利有逐渐转弱趋势,但暴利依然存在。

  “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地产大腕任志强在2005年底的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正当市场对此质疑并未消声的时候,2005年12月16日,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第三号公报中结论是,200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平均利润率7.77%,这再次激起市场强烈反响。

  有意思的是,开发商对这一数据表示认同,而一些房屋中介、研究机构等则认为“太低了,不可能”。

  局部地区最高暴利达200%

  暴利依然存在。一位房地产业内专家分析说,针对2004年房地产平均利润率7.77%这一结论,他表示不认同。其理由是虽然房地产增幅回落,但仍然是增长的,价格并没有走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378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呈逐月逐季回落态势,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增幅分别回落4.5和1.3个百分点。增速虽然减缓,但从全国各地来看房地产市场均呈两位数增长之势。

  2005年11月底,《南国都市报》刊登文章指出,福州市物价局公布房价成本清单显示:福州市市区商品房平均开发成本约为每平方米2160元,社会平均利润约为每平方米1400元,地价、建安成本、配套设施费用分别只占房价的20%、25%和14%左右,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利润则占到房价的41%左右。

  经测算,开发商的利润率平均约为50%,最低的约为20%,最高的超过90%。其中利润率超过50%的楼盘有10个,呈现出楼盘越高档、利润率越高的基本特点。

  一位研究房地产人士向《南国都市报》透露,目前的房地产业,暴利之惊人,已经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南京有一家开发商,开发了银城东苑这个搂盘,当初拿地的土地价格为500元一个平方,建筑成本为1200元一个平方,加上税收、广告,成本价不超过2000元,却卖5500到7000元一个平方,按6000元的均价计算,每平方赚4000元,暴利达到200%。

  这仅仅是房地产业的冰山一角。根据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产业,税后净利润比电力煤气业高1倍多,比平均水平高5倍。

  三天产生一个亿万富翁

  最近几年公布100名富豪榜中,地产富翁从2000年的25家增加到2003年的37家。而在不久前的2005年度胡润系列富豪榜中,前50名的富豪中有24位涉足房地产领域。

  曾经在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从事过近10年投资研究工作的李清明估算:2004年,北京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49.1亿元,按20%的利润率计算,该产业一年的利润高达249.8亿元,不到两天就要催生一个亿万富翁。广州、上海等也是如此。2004年广州房价飙升18.8%,一手商品房交易金额增长了26.2%,达到560.2亿元。按20%的利润率计算,广州房地产年利润高达112亿元,约三天产生一个亿万富翁。

  总体来看,市场大量的需求,为房地产的暴利奠定了基础。[---分页---]图书出版业 持续高暴利

  出版业的暴利是业内熟知的。熟悉这个产业的人应该明白,一方面是由于垄断导致利润过高,另一方面,中间环节的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也都在图书上获取高额利润。如果缺少完善的游戏规则和严格执行的力度,恐怕大多数读者仍然要为高价格的图书支付过多成本,图书出版的高利润时代仍延续。

  “现在的书价格太高,根本买不起。” 2005年12月初,工体正在举行的书市上,一位正在购书的女士向记者抱怨说,稍微好一些的,或者目前的畅销书,都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因此,希望在书市上能淘一些便宜书。对于这一说法,大多数读者都表示认同。

  中间环节获利50%以上

  在众多的出版社当中,和教材相关的出版社总数占到全国图书出版份额的80%。中国现有565家出版社,2004年营业额为430亿元人民币。而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类书籍,其销售利润为全行业平均利润的520%。

  根据广州教育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教材的价格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20年前,中小学生每学期的课本费不超过10元,而现在普遍达到了200~300元,上涨了二三十倍。这样的涨幅不仅大大高于同期中国经济的增幅,也大大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国民收入的增幅。

  之前,根据广东省出版集团的一份调查显示,新华书店利润的70%来自中小学教材,多数乡镇书店更是达到了90%。

  以一本定价20元的书为例,在所有环节中,印刷费及纸张成本约占23%~25%,从印刷厂出来的价钱5元左右,作者的稿酬在8%~10%左右,为1.60~2.00元,出版社利润一般在10%左右,为2元。如果由出版社自己总发行,再加5%的发行费,即1元。剩下的45%~50%,近10元的利润,被零售商拿走。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材未形成多家专业出版社竞争的局面,编写和出版被少数出版社所垄断。出版发行始终由出版管理部门指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总发行这种垄断运营机制,使中小学教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书号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除发行图书以外,出版社另一个获取利润来源的通道是卖书号。通过每年出售书号的形式,出版社更是不费吹灰之力能取得丰厚收入。近年来各地自费出书的作者越来越多,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自己购买书号。对出版社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润来源的通道。据了解,香港的国际统一书号是免费的,内地作者如要出书,只要给出版单位汇寄400元“登记费”即可,而内地出版社的书号费,至少是1万元。

  2005年5月,在第十五届全国书市日举行中国出版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指出,出版物市场存在过分依靠教材、跟风现象严重等结构性问题和混乱状况,亟待改变。

  邬书林说,当前出版业中,出版产值和利润过分依靠教材。教材的产值比重超过50%,教辅图书又占相当比例,教育出版的利润在整个出版中的比例更高。此外,出版与发行之间诚信不够,折扣、销售信息反馈、结算回款关系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可以遵循的制度。

  电信业 垄断产生暴利

  电信业的垄断、暴利问题由来已久。不过,由于这个产业的独特性,前期的投入也很大,因此电信部门一直以来对于暴利说法不接受。甚至曾公开说电信业是亏损的,但这种说法随即招来一片反对声音。中国电信业在高增长,但老百姓受惠的程度却远远低于其它国家。

  暴利来源于垄断,垄断滋生暴利。电信业的垄断地位短期内是难以撼动的,这也意味着电信业的暴利未来仍会持续存在。

  独特的资源优势产生暴利

  电信业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其产生暴利的根源所在。不同于其他产业,电信业的资源掌握在少数的几个企业当中,偌大的中国市场,即使按目前的收费标准,每年都会有数百亿的收益进帐。

  实际情况是,中国电信业与世界电信业差距仍然不小。

  2004年有的运营商为争夺业务动起剪刀、砍刀破坏通信电缆,人为堵塞网间通道,使正常通信无法保证,原因只有一个,垄断企业不肯为新兴企业提供通路。

  一位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说,因为垄断,电信业才产生暴利。因为其它企业不可能轻易进入这行业,而中国的电信业需求正处于旺势,所以未来电信业的发展还将迅猛,暴利也将会存在。固定电话和宽带上网费来计,当用户大量的激增时,其收费标准却一直不降。不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老百姓就要继续支付高额的费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手机费用偏高,相对来说,固定电话由于投入成本多,其利润远不如手机。

  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增长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将会在很长时期内处于优势行业。随着国民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电信法律法规的不断改善,电信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新技术(NGN和3G等)应用的日渐成熟,而这样背景的垄断和资源优势的笼罩下,电信行业的暴利没有理由会消失。

  管理成本高于运营成本

  如果以手机为例的话,很能说明问题。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手机是否单向收费存在争议。然而就在这种争议没有结果的时候,其它一些城市早就实行了单项手费。可见,在电信行业中很多潜规则的存在,让消费者无疑为此埋单。

  以宽带为例,不同的区域价格差异很高。在北京地区,包月费用有的是80元,而更多小区的包月费是120元。而同一家运营商,在河北地区每月是50元,在北京则收费80元。 据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至于宽带的包月费用,是完全由上级制定的标准。按现在的增长速度来看,即使每月的收费是80元,也仍然不会亏损。

  此外,以固定电话为例,在香港每个月只需要交纳70港币的电话月租费,就可以享受每月市话任打的优惠,不再另收任何费用(国际长途除外)。

  但事实上,国内长途的话费按最低来算,也是每分钟2~3毛钱。我国的人均收入不足美国人均收入的1/10,可电话费却比美国贵得多,也就是说你向美国打电话如果要花100元,从美国向中国打相同时间的电话只要不到50元就可以了。

  培训业 煽动下的暴利

  培训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及其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着暴利。2005年初,前程无忧培训频道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人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培训陷阱,约有34.8%的人认为培训效果有夸张成分,20.8%的人将意见集中在培训老师名不符实,19.3%的人觉得培训学校不够规范,17.5%的人认为培训证书有水分,还有7.6%的人反映课程安排相当混乱。

  如果你想增加自信,如果你想全面发展自己,就加入到这个培训队伍中,相信经过培训之后,你会有更多的自信和能力。这样的说法在不同的培训公司当中,是一种共性的宣传口号。

  培训市场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在职培训的洪流。有人这样表示,“中国的培训项目种类繁多,大大小小都是为了赚钱。培训业却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成为又一个暴利产业”。

  低成本高收益

  几年前出现的MBA培训着实火了一段时期,随后出现的EMBA、MPA等纷至沓来,而价格也是由几万到几十万元。到底这个产业的利润有多高?据业内人士透露说,越是高规模的培训,其暴利程度越高。

  以CFP(注册理财规划师)培训市场为例,想要获得国际认可的CFP资格不容易,香港目前只有1900人获此证书。过去这个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28000元/人,自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家下属机构和香港的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CFP培训机构介入之后,28000的价格就一路下滑,目前的最低培训价格是5000元/人,足见价格水分有多大。

  曾经很火的MBA培训价格更是混乱,从刚开始的30万/人降到20万/人,现在一些MBA课程班已经报出了27500元/人,更有一些所谓的EMBA培训机构更是报出5800元/人的超低价位。

  一位曾经在培训公司工作过的李先生说,培训业生意并不难做,只要有针对性的群体,加上广告的煽动,利润自然就来了。再加上现在的就业环境很难,为了工作也得要学习,一旦培训公司打出名气来,收入更是相当可观。但成本相对于其它产业而言,是较低的。

  师资是培训业的高投入

  据悉,国内目前拥有培训类公司大约37000多家,可持续发展的不到100家,而拥有品牌效应和上规模的却不到20家,真正有实际经验的精英培训师还不到100人。很多培训公司根本没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培训师,只是认识一些有点知名度的培训师,完全依靠这部分常年在各地赶场的培训师维持生存。

  这正是培训公司比较大的一部分支出。按培训公司的说法,如果不请几个有名望的人,也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学员。因此,现在很多培训公司比的是能力,谁能请到世界级大师,不仅仅能多收费用,还彰显其培训公司的能力。

  此外,培训以外的目的是广交朋友,一些企业家也乐此不疲,花费十几万或几十万,对于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场合下,结识了各方人脉,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帮助。

  来源:《中国投资》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