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企业,你准备好了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解读
从2005年9月1日起,我国对涉及食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金融安全、通信安全、劳动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86类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没有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这86类产品将会受到市场的封杀。
在目录所列的86类产品中,我市涉及的产品有26类,其中工业产品16类、食品10类,涉汲的生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300多家。我们不禁要问:企业,你们准备好了吗?
![]() |
图为中鼎公司标准化生产车间 |
我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工业产值占GDP的45.2%。目前,在我市已经形成了橡胶汽车零部件、耐磨材料、水泥、化肥、电容器、塑料包装、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以这些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块状经济正在形成。然而,由于我市工业化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在产品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随着国家对企业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我市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等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事故,使国家加快了对企业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步伐,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手段也更加严厉。国家这些措施的出台,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同时,也使那些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生产条件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记者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目录中所列86类产品,我市涉及26类产品,其中工业产品16类,生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6家;食品10类,生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7家。在96家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中,只有13家企业获证,其中密封件和白酒行业无证生产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市密封件生产企业(产品在目录范围内的企业)有15家,除中鼎公司和亚新科公司已领取生产许可证外,其余13家都未获证。白酒生产企业和个体小作坊共计50余家,产品销量较大,但没有一家拥有生产许可证,全部为无证生产行为,生产条件和检测条件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
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条例》中共规定了28类食品要求办理生产许可证,并将根据需要,按照法定程序,适时增加目录产品。目前我市共有227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28类食品中的10类食品,有13家企业按规定领取了食品生产许可证,10余家企业正在按照要求积极组织申报。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规模企业少,个体作坊过多,生产条件较差,监督管理工作难度很大。
由此看来,加快对我市密封件、白酒、食品生产等行业的质量监管,促使该类企业积极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有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于有了一张市场通行证,而没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在市场上将寸步难行。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加强质量监管
生产许可证工作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是质量监督的一项基础性措施。从1984年此项工作开展至今取得了突出成绩。作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维护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的“民心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必须肩负起责任,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1、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把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关。加大宣传力度,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提高产品质量意识,为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奠定基础;严格按照国家生产许可证办理审查细则要求,指导企业完善必备条件,建立质量管理系统;组织企业申报生产许可证,按《条例》规定获证后合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2、大力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业,实施分类监督和区域监管相结合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扶持一批规模大、信誉好、质量优的企业;帮助一批规模较大,质量意识强,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达到办证要求;关闭一批生产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质量安全隐患大的企业,使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得到整治,食品质量明显提高。
二、加大后续监管工作力度,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1、加强获证企业监督管理,采取日常监督、定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获证企业进行巡查、回访,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对其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对涉及发证产品的举报、投诉及时进行处理,督促企业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推动我市质量兴市工作稳步前进。
2、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对无证生产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并依法取缔违法企业,从源头上根除无证生产行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确保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扰,有利于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名优产品,提升我市企业知名度。
三、服务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市经济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依然存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突出,我们要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热轧带肋钢筋等行业中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行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低耗、高效、健康、快速的宁国经济发展模式,力争实现再创“全国经济百强县”的宏伟目标。
相关链接
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1)有营业执照;
(2)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检疫手段;
(3)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4)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5)产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6)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国家对生产哪些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一)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米、食用油、酒类等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加工食品;
(二)电热毯、压力锅、燃气热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三)税控收款机、防伪验钞仪、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无线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等关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质量安全的产品;
(四)安全网、安全帽、建筑扣件等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
(五)电力铁塔、桥梁支座、铁路工业产品、水工金属结构、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
(六)法律、行政法规要求依照本条件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产品。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