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今天是: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 落实宏观调控决策———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摘要)

来源:《人民日报》 最后更新:2005-06-13 10:08:18 作者: 浏览:2635次
实行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又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一是部分行业如钢铁、冶金、房地产、建材等发展太快,出现了局部过热;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地看到了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2003年起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初步消除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机制尚不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大、能源和运输瓶颈约束依然突出等。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2005年开始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中性)财政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是贯彻科学调控观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表现。

  2004年财政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决策的情况

  2004年以来,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突出从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这个薄弱环节和控制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两个方面,促进加强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近几年来,我国在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大量减少,二是粮食产量连年下降。为此,中央在2003年就确定了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入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04年,财政部门采取了多项支农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概括起来讲,一是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共安排此项补助支出313.2亿元;二是安排380亿元国债项目资金用于农业;三是新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并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63.13亿元资金由有偿使用全部改为无偿投入;四是认真落实教育、卫生、文化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上述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转机,确保了中央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入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战略的顺利实施,为调控整个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适当调整财政投资的方向、力度和进度,有效减缓投资增长过快势头。

  200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未雨绸缪,果断科学决策,中央预算安排国债项目资金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了300亿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央宏观调控的要求,财政部门主动配合调整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有保有压,重点保证重大在建项目、农林水利、教科文卫、能源、县乡公路等方面的需要,对其他投资项目宜缓则缓,特别是对部分过快增长行业投资项目暂缓下达资金预算。另外,适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的有关减免税政策,并通过调整土地出让收益支出结构、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措施,在加大支持农业的同时控制城市扩建速度。这些措施,为有效实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促进外贸发展。

  2004年,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改革原则,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情况,足额安排出口退税资金,积极组织协调,及时完善相关办法,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除及时办理当年出口退(免)税1648.1亿元、确保正常需要和“新账不欠”外,还通过使用超收收入,利用由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而增加的中央库款余额,全部清偿了历年欠企业和地方的出口退税,全年中央财政出口退税2936.32亿元。这项改革的成功推进,提高了国家信誉,维护了政府形象;有效缓解了出口企业和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状况,降低了出口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推动了出口大幅增长。

  实行稳健(中性)财政政策,进一步推进财税改革

  稳健(中性)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控制赤字、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但又不明显缩小,松紧适度,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号,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中央财政赤字在今年3000亿元的基础上,保持稳定或逐步缩小,随着经济发展和GDP的不断增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这样做既便于保持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集中必要资源,有效支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战略的实施,又便于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促进经济“软着陆”,体现财政收支的增量平衡取向,体现按照财政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经济风险取向。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资金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公平和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当前重点要推进以下四项财税改革:

  将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拉动内需,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必须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的增值税转型试点情况看,效果已初步显现。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措施,尽快把这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准备工作。现在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不同的所得税制,虽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相同,但由于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实际税负低10个百分点左右。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更加开放,须尽快完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把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合并起来,在适当调整税率的同时,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继续推进农业税改革。本届政府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2004年已经走了一大步,2005年可提前实现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将达到27个,2006年起全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并由中央财政按规定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这样一来,五年的目标三年就可完成。在推进农业税改革的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

  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运行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出口产品征税与退税不匹配等问题,口岸城市及部分东部地区的财政压力较大。对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相关办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经国务院批准,已对2004年征税与退税不匹配较为严重的部分地区和口岸城市,给予了相应补助。同时,已经结合2005年一季度出口退税执行情况,拟定了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办法,力争尽快报批出台,以更好地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支持外贸健康发展。

  ———调整结构。就是在对总量不做大的调整和压缩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等“越位”的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

  ———增收节支。一方面,在总体不增税负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依法征税,堵塞各种漏洞,把该收的收上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体现配合宏观调控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积极研究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制止铺张浪费,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财政资金的增量需求,体现壮大财政实力、控制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中性)财政政策的决策已经作出,关键是要狠抓贯彻落实。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变化,把稳健财政政策实施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0日 第七版)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