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中央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在连续的调控“重拳出击”之下,未来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如何?专家们认为,短期内震荡不可避免,房地产业也将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化,但是,就长期而言,房地产
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前景光明。短期震荡难免
3月份,央行出台按揭房贷利率上调的措施,但是,市场似乎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变化,4月份全国房价涨幅继续在高位运行。当时有专家评论说,提高房贷利率对自有资金炒房者、国际游资毫无效果;由于炒房利润丰厚,对贷款炒房者效果也有限;相反,买房自住者却倍感压力,该调的没调,不该调的却调过了头。
相比之下,新政策更具有针对性。新政策将大大提高短期炒房者的费用,例如某人如果正准备出售已购买一年半的住房,谈定交易价格为50万元,原来购入价为40万元。假如他在今年5月31日前转手成交并全部办理相关的手续,按现时税收政策,则其可免征营业税;但若在6月1日后成交,则其需缴税2.5万元,炒房利润下降了25%。关键是“利润下降”会改变投资(投机)预期,这会导致房价走势出现“拐点”,专家评论说,这次调控是真正打在房价的“七寸”上。
有消息称,上海房地产每平米平均价格下降超过3000元;各地房地产二手市场价格应声而跌,上海在跌、杭州在跌、深圳在跌,北京二手房市场卖盘涌出,但实际成交量则急剧下降。一般都是两万两万地降,而且越是高档房降得越厉害。上海某豪宅的卖家喊价从原260万元下降为240万元,降价幅度高达20万元。
在一级市场,“开发商绝对不会轻易降价。”这是上海某地产集团营销总监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所说的一句话。在目前情况下,“很可能越降越卖不动”,提价、保价倒是不少开发商的销售策略。但是,购房者同样出现了持币待购的心理,据调查,重庆等地有购房意愿的消费者40%选择“半年内不购房”。加上投机资金的纷纷撤离,开发商不可能“扛”多久。业内普遍认为,楼市短期炒作将“熄火”,整个供求关系可能在年底发生逆转。房地产业将出现结构性变化
房地产新政对房地产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这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表现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房地产板块的个股纷纷大幅下跌,流通市值已经大幅缩水29.45亿元,行业指数几天来也已下跌9.38%,同期大盘的下跌幅度只有4.57%。
除了整体的“利空”以外,新政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结构上。专家们认为,新的税收政策限制了投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楼盘销售速度。另外,无条件回收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将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有更高要求,中小型开发商将受到一定冲击。相反,具有一定品牌和资金实力的公司会乘机扩大市场占有率,赢得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我国房地产最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仅有1%左右,这是我国房地产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通过抑制房地产泡沫、实行房地产新政,会出现一些优势企业,他们更多地强调改善服务、树立品牌、增强诚信经营意识,这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他断言,过去那种只要通过关系批到一块土地就能搞房地产开发、就能空手套白狼地大发其财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了,未来十年房地产业将以增量为主。房地产业仍将是支柱性产业
房地产新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会不会想1993年那样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猛增、社会总需求大幅度萎缩的不良影响呢?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房地产新政立足于调控房价的加速度,使房价上涨速度慢下来,使之更持久,而且,1993年的房地产泡沫起因于商业房产的涨价,缺乏有效需求,这次房地产泡沫起因于商品房住房,有实实在在的有效需求作后盾,因而调控不会导致大量不良贷款和烂尾楼的出现,不会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而且,刘洪玉认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需求导向的,预期中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肯定会为这个市场带来旺盛的需求;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不可能放弃这个产业的支柱地位,相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的变革,房地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只会加强不会减弱。这次房地产新政强调并扶持发展中低档住房、抑制高档住房,正说明了国家调控房价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它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云生 朱亚丽)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