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企业领导执行误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5-05-09 09:31:57 作者:程凯 浏览:1468次
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在谈起对执行力的体会时,提到了一个怪圈现象,即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了一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负责,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执行”成为时尚名词的时候,领导们仿佛从茫茫领导误区中找到了希望的曙光,以为绩效不断下降的趋势和现象必然会随着“执行”的到来迎刃而解。其实,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何况于“执行”这两个字。
企业管理专家余世维,一向是根据经验讲述案例、指导具体操作的中国最受欢迎的培训大师,最近根据余世维的培训材料结集而成的《赢在执行》一书,也是一本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具体如何执行的可操作性的“教材”。
按照余世维的观点,现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层没有能真正做到在公司形成“执行文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能够意识到“执行”是存在于每一个层级上的问题,而更加重要的是:执行要从领导做起。
对于马明哲提到的“怪圈”,余世维在《赢在执行》中点评说:今天无论是企业高层、中层还是基层员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不会出现执行力不佳的问题;如果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做到一丝不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推诿扯皮现象。
因此,余世维认为,执行力不佳不仅是基层员工的问题。而是每一层级的问题。我们不要在互相埋怨执行力差。而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了吗?在我这个环节和阶段,我做到一丝不苟了吗?
执行是全方位的事情,个人要有具体的办法解决自身的执行力;组织要有办法解决组织的执行力;领导要对自己重新定位,重新认识执行力。
在《赢在执行》的一个部分中,余世维指出了中国企业领导的6个执行误区,不想办法走出这些误区,执行只能停留在嘴上:
中国企业领导的执行误区,首先就是对执行的期望过高,企业领导不能以为绩效不断下降的趋势和现象必然会随着“执行”的到来迎刃而解。
第二,领导们常常片面理解了执行,并没有告诉员工执行的意义和价值,更没有告诉员工如何执行,而仅仅强调结果。当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指责下属们执行不到位,而不去分析客观事实,也不对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
第三个误区是仍然保持原来的管理方式。在高度重视“执行”的今天,有些领导仍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即使到现场也不深入调查,走过场,看表面,习惯性思维主宰了他们的工作行为。
第四,有些领导对执行者的执行成效缺乏了解,没有及时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和明确的考核标准,整体管理跟不上,因而导致针对执行成效的激励实效。有效执行者与无效执行者得到的回报基本一样,没有体现出差别,就会打击有效执行者的积极性。
第五,有些领导没有及时完善内部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用人惟亲、用人惟资历和用人凭感觉与交情等问题,这也给执行者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最后的问题,是企业领导没有把执行当成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些领导推行“执行”的时候,并没有想从根本上进行变革,而只是想在先行框架和组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执行的真谛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根本上的变革,要提高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从整个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人员调配等各个方面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9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