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今天是: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资料((1)

来源: 最后更新:2005-02-18 15:35:09 作者: 浏览:1516次

第一专题:理想信念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6月30日)
邓小平

我们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咐‘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中国自鸦片战争 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

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如果我们了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

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乙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来访时我同他首次谈到的。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这同你们相比还是低水平的,但对我们来说是雄心壮志。中国现在有十亿人口,到那时候十二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摘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功夫就见效了。不久前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改革要从农村转到城市。城市改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总之,我们内部要继续改革,对外进一步开放。

我们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 ,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要小得多。危险有一点,不大。

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我们还要积累新经验,还会遇到新问题,然后提出新办法。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走了五年半,发展得不错,速度超过了预期。这样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现在可以告诉朋友们,我们的信心增加了。

 

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999年6月28日)
江泽民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者是紧密相连和相互统一的,核心是讲政治。一个政党,就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也就不成其为一个政党了。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的认识、坚定的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完成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任务。

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贯彻到党内生活里去。这里我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央要求“三讲”教育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在这方面,一些同志身上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有的同志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认识上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动摇;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花天酒地,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求精神寄托;有的私欲膨胀,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以至利用职权攫取国家资产,为自己留所谓的后路。种种情况说明,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要适应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新变化,积极寻找新的办法和措施,创造新的经验,保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而艰巨的实践中,真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牢固地占领思想政治阵地,使各种唯心论、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说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和记取这种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二,要善于从政治上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十分艰巨、不断发展的事业,又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如果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认识当今国际局势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就难以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也难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正确,分析和认识形势,才能把握好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同前进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和问题的关系,认清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坚定推进工作的信心;才能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才能把握好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关系,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安全和利益。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在处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武装干涉南联盟事务、袭击我驻南使馆的问题时,就始终注意从国际国内的大势来加以审视和考虑,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方针与对策。总之,无论看待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形势好的时候,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及时求得解决,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坚定胜利的信心,知难而进,不悲观失望;面临挑战的时候,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妥善处理,不头脑发热。

第三,要在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经济服务的。列宁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必须牢牢抓住,绝对不能动摇。经济发展需要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充分的政治条件,否则经济建设也搞不好。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中都有政治。党的十五大提出要积极探索能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允许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国外有些人就以为中国要搞私有化了。而我们有的同志也产生了类似的错误认识,结果在一些地方的工作中出现了某些偏差。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国有资产已达八万多亿,这是属于全国人民的财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如果头脑不清醒,随意地加以处理,比如不加区分、不加限制地把国有资产大量量化到个人,并最终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那样我们的国有资产就有被掏空的危险,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失去经济基础。那时,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靠什么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靠什么来巩固人民的政权,靠什么来保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正确地认识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我讲这么一个问题,是要说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绝不能单纯地就经济论经济,就业务谈业务。那样,不仅工作不可能做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自觉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自己从事的工作,保证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四,要自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与领导制度,也是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一些领导班子不和谐、不团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带共性的一条就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有的主要领导干部喜欢个人说了算,把集体讨论当形式。有的领导干部全局意识差,对集体决定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这种现象,妨碍领导集体形成整体合力,也会带来政治上的不良影响。我一直讲,领导班子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主要领导既要有魄力,善于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果断拍板决策,又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善于集思广益,实行正确的集中。每个领导成员都要按照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又要关心全局,积极参与集体决策。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讨论,会议决定,严格按照规则和程序办事。领导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谅解;遇到意见分歧,要坦诚相见,及时沟通,不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影响团结的问题发生,即使有了矛盾也容易解决。解决党内矛盾,要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团结,健全党内生活,帮助同志进步所必需的。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不进行必要的思想斗争,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危害极大。对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原则问题,对违反党的宗旨和纪律的错误行为,要敢于批评,敢于斗争。领导干部要广纳善言,闻过则喜,这对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大有好处,对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大有好处。

第五,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些话,都是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的,我曾多次加以引用和强调。领导干部要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否则,就有被群众抛弃的危险。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必须满腔热情地加以处理,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绝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粗暴地对待群众,激化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手开展工作,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

总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领域、哪条战线工作,都要讲政治。中央提出,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关键是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素质。没有这个政治的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和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和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高级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党所要求的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其他领导干部也要用这样的要求来锻炼和提高自己。我们党有了一大批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在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下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由这样的政治家来办经济、办文化、办军事、办外交、办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讲政治,必须坚持讲学习。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了,各方面知识丰富了,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识别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科学地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也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势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句话,只有讲学习,才能更好地讲政治。学习,首先是学习理论。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仍然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同时,还应该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方面的知识。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很有好处,也应该熟悉和了解。人类创造的知识是浩瀚的,全部都学也不可能,应该结合自己的知识状况和工作实际,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逐步积累和深入。人不是生而知之的,知识、才干和经验都要在工作实践和刻苦学习中获得。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这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要求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所要求的。

讲政治,必然要体现在讲正气上。讲正气,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革命气节。中央一直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这历来是我们党团结奋斗、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个革命政党,必须有一股浩然正气,这样全党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在金钱、权力、女色面前,经不起考验,蜕化变质,跌人了腐败的泥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丧失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名节。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其他许多格言名句,都表达了我们民族对坚贞气节的追求。我们共产党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保持革命气节,就要做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改变革命的初衷,不丧失必胜的信心;不怕鬼,不信邪,坚持真理,维护党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坚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正气凛然。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力加强革命气节教育,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家都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进行党性锻炼,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下功夫,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志向,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