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关注宏观调控新特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4-11-08 09:30:35 作者: 浏览:1469次
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当然,这一轮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值得认真研究。
  特点之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理解和执行宏观调控的问题上,态度不尽相同。在以往多次宏观调控中,由于上下利益一致,权责分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步调协调,后者较好地扮演了政策执行者的角色。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渐加强,地方政府依托市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烈。此时,在中央政府认为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迹象时,不同的地方政府可能会认为本地经济并不热。于是,宏观的问题被“地方化”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不知不觉降低了。于是,人们看到,尽管中央政府发了不少文件,出台了若干政策、规定,不少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依然很高,钢铁、水泥之类生产资料的需求依然强劲,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范围煤电油运紧张的情况。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特点,是政府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前几次宏观调控中,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一轮宏观调控中,民营经济大体上处于为国有企业配套加工的地位,尚不成气候。因此,一旦国有经济过热,民营经济也随之过热。而现在的情况则不同,近几年国民经济的增
  长,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民营经济贡献的。民营经济加速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市场充满信心,对经济发展的前景持一种乐观态度。此时,当政府发出经济过热的警告时,企业并不以为然。反之,一旦政府使用行政性的手段对企业的投资进行限制、约束时,企业会提出质疑,并对调控政策产生逆反心理。于是人们注意到,尽管政府及有关方面一再解释宏观调控并不以所有制划线,一再强调要继续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事实上民营企业仍有一种投资热情受挫的感觉。
  上述一些特点的出现,有很强的提示意义。它将使我们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等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将以何种方式实施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比如,前不久央行上调利率,虽然幅度很小,但已释放出很强的杠杆效应,对不同行业的投资行为都产生了直接影响。这表明,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效率更大,效果更好。其实,类似的调整利率“市场化工具”还有很多,这些“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不断认识市场经济的规律,抛弃陈旧的思维,最大程度地减少行政干预,经济发展的步伐将更为稳健。(8A5)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