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建筑钢材价格经历了高开低走后,于7月中旬出现大幅回升的态势,价格接近年初的“天价”。钢价剧烈波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对钢铁、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量需要钢材的行业实施宏观调控后,钢价为何又在高位运行?钢价上扬将给钢市带来何种影响?
今年年初,全国各地的钢材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西北的甘肃省兰州市也受到“感染”。今年2月底3月初,兰州市的钢材价格攀升到顶峰,建筑用钢材中螺纹钢的市场主流成交价达到4200元/吨,线材达到4150元/吨,平板、圆板也有大幅的增长。然而,“天价”还没维持一周,钢材价格又陷入了持续性的下跌。进入5月份,下跌的速度加快,到5月中下旬时跌到了谷底,钢材价格一度跌到2400元/吨,比最高价每吨低了1800多元。
短短两个多月,兰州市钢材市场就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历程,钢材市场——尤其是流通环节的中间商最能体味“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的道理,在钢市的大起大落中损失惨重。
进入7月中旬,在华东地区钢材价格上扬的带动下,兰州市钢材市场再次迅速走高。一家源头供货商负责人向记者提供的资料表明,到7月底,兰州市场上线材每吨4000至4050元,螺纹钢每吨3550至3650元,接近年初的“天价”。
据了解,截至7月底,钢材价格基本上已经恢复到下跌前的水平,7月份全国钢材市场平均价格比6月份上升了2.2%。
据兰州一家规模较大的钢材经销商保先生介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对钢铁行业和与钢材有关的行业资金进行严格控制,以往一些中间商从银行融资比较容易,银行也会主动提供贷款,但现在贷款相当困难。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投资过热,这就是为什么今年3月到5月钢材价格下跌的原因。
他说,钢材在跌价后又大幅回升,这并不表明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效果了,现在的钢价上涨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首先,在国内钢材价格下跌后,国际市场的钢材价格还保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国内一些大钢厂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加大了出口。这样一来,钢材的产量虽然没有多大变化,但对国内市场的供应量就相对减少了。其次,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跌价,一些小钢厂承受不住压力,退出了市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一些流通环节的投机行为,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市场秩序得到了好转。再次,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减少,在西北地区,建设项目开工时间比较晚,一些工地开工时间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虽然宏观调控政策使一部分建设项目停止了,但这些开工较晚的项目又使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逐渐上来了。
记者在钢材市场调研时发现,钢材市场对这次钢材价格上涨反映不一,一部分经销商认为,在高位运行的钢价对钢材行业的发展有利,但更多的声音却是:钢价上扬在短期内可能使经销商获利丰厚,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价位是不正常的,不利于钢材市场的长远发展。
很多经销商认为,建筑用钢材的价格在2800至3000元之间较为合理,现在的钢材价格确实有些偏高,而这种价格虚高,容易助长钢材流通环节的投机行为,容易产生虚假繁荣的假象。这次价格上升就不排除含有泡沫的成分。
据记者了解,很多经销商还有另外一层担忧:钢材价格上扬后,很可能会使一些小钢厂死灰复燃。他们认为,今年上半年的钢价暴跌使一些小钢厂或跌破成本线、或经受不助冲击,纷纷破产、停产,市场上的地条钢大为减少,而正规钢厂经受了考验,应当说在经历了跌价的冲击后,市场更为健康了。但钢价上扬后,一些小钢厂又在跃跃欲试,地条钢将重新破坏市场秩序,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钢材市场的监管。(本报记者 王衡 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