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惜售、农资价格上升、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粮食收购价格放开,是粮食价格出现较高的同比涨幅的主要原因;粮价经历了去年10月、今年3月两次上涨,形成一种累计的上涨;目前的粮食价格同比会平稳上涨,较大幅度的环比上涨估计发生在11月或以后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新近出示的一份关于粮价的报告,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但有关数据令市场分析人士刮目相看:7月全国26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价格总水平同比大涨44.21%,与上月相比,粮食收购价格微幅上涨0.04%,与去年12月相比上涨22.89%。
对此专家分析,7月农资价格上升较快,加上粮食零售价比收购价格高、粮食零售滞后,预计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实际粮食价格仍会维持在相对高水平。
此前多数专家预测,随着夏粮上市,粮价上涨势头将会减缓。这一判断随着7月粮价猛涨而没有兑现。
数据显示,7月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4.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1.8%;油脂价格、肉禽及其制品价格、鲜蛋价格、水产品价格、鲜菜价格分别上涨23.3%、22.9%、34.2%、17.3%、13.4%。
专家预计,8月的粮食价格同比仍会快速上升。到11月以后,粮食价格同比增幅会下降,但实际环比还将上升。这主要因为去年11月粮价增幅已经较大,而今年三季度整个物价指数仍不会走低。
三种因素助推粮价上升
专家表示,目前粮食收购价、农资价格同比增长较快,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因素,将使8月和接下来数月的粮价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发改委价格检测部门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26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稻谷、小麦、玉米收购价格分别上涨56.38%、41.88%、27.34%。
新纪元期货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青马工作室专家马明超分析,目前的粮食价格有较高的同比涨幅,是因为粮食价格经历了去年10月和今年3月的两次上涨,呈现一种累计的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部门分析指出:“早稻、小麦收购进展较为缓慢,各地区收购量普遍小于去年同期。据各夏粮主产省反映,收购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普遍将当前粮价与今年3月时的最高粮价比较,惜售心理较为严重,粮食购销企业收购也比较谨慎。”
统计数字显示,受成本和运费上升的影响,7月化肥价格全面上涨。其中,国产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氯化钾、三元复合肥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4%、1.92%、1.41%、1.33%、0.7%;部分农药价格也有小幅上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专家王济民研究员表示,目前农资价格上升的影响会在秋粮价格中反映出来。目前粮食价格上涨因素除了来自供求方面,最主要的是来自成本的上升。
马明超表示,粮食成本的上升,已经由工业品生产价格上升,传递到农资价格,再传递到粮食价格上面。
更多的专家表示,由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4年)》已经实施,粮食价格已经全面放开,国有粮食企业以指定价格收购农民粮食的情况一去不复返,目前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得并不多,但粮食需求总量不会减少。因此,这只会延缓粮食的价格上升,却不会改变粮价稳定上升的态势。
8月物价指数不会走低
王济民表示,居民口粮占到居民收入的比重很少,只有2%不到。但由于国家统计数据粮食占整个物价指数的权重较高,所以实际物价指数仍会很高,尽管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
国家统计局今年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整个物价指数的各个要素在调整。比如食品的权数由1995年的44.0%下降到2004年的33.6%,其中,粮食的权数由1995年的6.4%下降到2004年的3.1%。
王济民说,粮食价格上涨与GDP增长率和经济过热程度关系密切。如果经济增长率较高,特别是煤电供应紧张反映出经济“过热性”,那么,即使粮食产量增长,粮价仍会上升。
比如1994年粮食产量上升2%,经济增长率在11%以上,但是粮价上升50%,整个物价上升24.1%。如果经济增长率变低,粮食产量增长,那么粮食价格会保持平稳或下降。
目前中国的粮食缺口仍然比较大。有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从1997年的1万亿斤下降到8613亿斤,减产5.8%。而粮食部门的人士预测,2004年全国夏粮丰收,总产量达到10105万吨,同比增产4.8%;但夏粮产量仅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约20%。预计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最高达4.55亿吨;而同时,粮食需求量将达4.93亿吨,供需缺口接近3800万吨。
中华粮网专家孟凡军表示,今年四季度粮食产量如何,仍将取决于天气因素,但小麦全年出现2000万吨缺口几乎是肯定的。2004年中国进口小麦不会达到历史新高,不过,由于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过去减少太多,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支持农民收入增涨,全年的粮食产量供需仍会存在缺口。
今年一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8%和9.6%。国家发改委报告指出:“从目前的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看,稻谷播种面积增加产量有所恢复,但稻谷产需缺口仍较大。早籼稻价格可以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使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及具有物价指数先导性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都达到7年来的最高月度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