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今天是: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绿色壁垒”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屏障

来源:商务部 最后更新:2004-07-06 10:55:24 作者: 浏览:1566次


  入世后 , 贸易壁垒在被拆除的同时 , 绿色壁垒却在不断地加高。有报道说 , 我国华东一家服装企业出口到欧盟的一批服装 , 因拉链含铅量过高而被退回 ,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 致使该企业破产。 前不久 , 南方一家企业与香港一家客商签订一批转口德国的外贸业务 , 合约规定由国内生产企业根据港方来样自行选用原材料 , 并按样品进行制作生产和按期交货。然而 , 当第一批货物发出后 , 德方提出原材料处理所用化工原料不符合德国有关环保的“绿色”要求 , 存有不利于人体的微量元素 , 故不予接受 , 结果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 , 比如出口农副产品因农药和有毒成分残留量过高而被打“回票”的 , 出口纺织品因染料的化学成分不合格而取消订单的。这一桩桩案例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 必须有浓厚的环保观念 , 正视横亘在眼面前的国际贸易 “绿色壁垒”这道屏障 , 树立自己的绿色形象。

  一、重峦叠障的“绿色壁垒”

  人们原以为加入世贸组织后 , 我国的外贸会是莺歌燕舞的艳阳天 , 其实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 事实上 , 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 , 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内 , 制定繁琐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以及技术论证制度等 , 形成“绿色壁垒”, 对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行钳制 , 从而加大本国贸易顺差 , 进而达到垄断贸易的目的。“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检疫等诸方面 , 其中绿色技术标准涵盖环保技术法规、绿色环境标志及绿色包装等,如此众多的“路障”组成一道严密的“绿色关卡”, 把外国的产品拒之国门之外,这是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玩贸易游戏的“狠”招。

  “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原因 , 一是“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 ,“绿色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 ;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三是随着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逐渐弱化 ,“绿色壁垒”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手段。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证明 , 贸易是加快一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当年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扩张发展经济时 , 并没有考虑增加环保成本 , 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当年英国殖民统治者向我国大肆倾销鸦片时 , 他们从未考虑过环保问题。现在发展中国家到了可以扩大贸易的时候 , 发达国家却提出环境问题 ,环境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设置新的进口障碍。
在西方国家 , 人们对“绿色”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 不仅是大气、地理等生态自然的环境 , 对产品中环保技术数据也十分考究 , 这就要求产品必须符合“绿色”要求。同时 ,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 对于不利于运用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限制国外产品进口时 , 也会运用 “绿色壁垒”, 从环保方面制止或限制某些产品进口 , 甚至对已进入的国外商品提出诉讼 , 使得外国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处于被动地位。去年初 , 美国有关方面就指责日本一种汽车的排气污染问题 , 要求日本制造企业承担相关经济责任 , 并限制其出口美国市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 发达国家不断制定和实施进口产品的“绿色”环保法规。
 
  1992年5月欧共体正式实施“生态标签”制度 ,1993年7月正式推出欧洲环境标志 ;1995年4月 , 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标准督查标准制度》等。国际贸易中的这些“绿色壁垒”, 使我国一些企业的电冰箱、 纺织品、服装等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二、中国企业屡遭碰壁

  “绿色壁垒”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 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为由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 限制进口 , 纺织行业尤盛。如日本对进口纺织品中的甲醛、重金属含量作出严格限制 ;德国禁止偶氮染料的服装进口等 ;美国、荷兰、挪威、法国、瑞典等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对纺织品和服装进口进行了环保限制。 对中国人的较大震憾是1998年9月11日 , 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 , 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 , 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 , 这使我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

  以凭心而论 , 长期以来 , 我国企业确实也缺乏环保意识 , 只顾生产 , 不顾环保 , 自己“作践”自己不谈 , 还殃及用户。有的企业不择手段地打通关节 , 混来绿色证书作挡箭牌。一些地方政府把环保部门在审批项目时的严格把关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顶门杠和绊脚石 ,勒令其向企业发放“绿色通行证”, 否则就拿部门头头“开刀问斩”, 谁敢不就范呀 , 因此自上而下设立的环保机构有的形同虚设。于是企业有恃无恐 , 污水横溢、 噪声刺耳不用说了 , 产品的“绿色含量”太低 , 对客户造成的隐形污染和侵害十分严重。而我们中国人谁去分析衣服上拉链的化学成分呀 , 天天用手拉 , 然后不知不觉地把铅分子“吃”进肚里 , 又有谁介意这些“隐形杀手”呢 ? 但骗得了自家人却骗不了洋人 , 洋人的环保意识可强呢!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 我国出口产品的污染密集度在 30% 以上 , 每年大约有 74 亿美元出口产品 , 因受到“绿色壁垒”的阻挡而出不去。在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上 , 限制主要来自环境因素 , 如农药和有毒成分 ( 放射性物质、重金属 ) 残留量超标 , 使用发达国家已禁用的农药品种等。像日本光是大米就有 47 项检测标准 ,致使我们的肉类、蔬菜、水果、茶叶、中药等在走出国门的路上屡遇“红灯”。另一大类受“卡”的就是纺织品 , 国际市场对印花、染色、后整理等工艺中使用的化学材料要求日趋严格。欧盟提出禁止进口的 51 种含有化学物质的棉布 , 而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染料中有 104 种属德国禁用。还有在机电、皮革、陶瓷等领域 , 我们的许多产品出关时亦面临绿色挑战。

  三、苦练内功图破壁

  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看 , 绿色壁垒是一堵绿色的、听起来很美丽的厚厚的墙 , 横亘在本来就崎岖的国际贸易之路上。 因为她美丽 , 所以不可能像拆除关税壁垒那样去拆除她。 所以 , 我们最好的选择是从头越一一把壁垒看成桥墩 , 在脚下与壁垒之间建筑一座绿色的桥 , 上得坡去 , 到达彼岸 , 而不是躲避或绕着走。 面对这重峦叠障的“绿色壁垒”, 我们只有“入乡随俗”, 努力打造自身产品的绿色品牌形象 , 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跟洋人据理力争 , 冲破贸易屏障 , 占据对方市场。

  首先要有“绿色原料”。辽东半岛有一家大型果汁加工企业 , 斥资上亿元从国外全套进口先进生产设备 , 年产各种果汁5万多吨。地面由净水浸润 , 四壁纤尘不染。纵横交错、光亮如新的管道、桶罐是当今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线 , 榨汁机、超精过滤机引自瑞士 , 保证果汁低杂质、高透光率。无菌灌装机来自美国、意大利 , 高温瞬间灭菌设备能在几秒钟内杀死细菌 , 原料水果经过筛选后进行酸洗、碱洗、榨汁和灌装 , 整个工序都在管道中封闭进行。这家企业已投产四五年 , 申办绿色果汁也进行了一段时间 , 但在当地绿色食品名录上 , 仍然没有找到其生产的产品。有关部门介绍 ,论工艺设备和技术管理 , 这家企业都没的说 , 但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在水果生产中的失控 , 让果汁失去“绿色”根基。绿色食品不仅对加工环节有严格的卫生要求 , 还对原料生产中的肥料、农药 ( 兽药 ) 、饲料使用以及水、 土壤质量等有明确规定。有关方面对当地初步监测发现 , 果园土壤中农药、重金属超标 , 果品中也存在着药、 肥残留超标问题 , 即使设备再先进 , 如果不对水果基地进行“绿色改造”, 很难榨出绿色果汁。因此 ,花大力气加强原料的基地建设 , 从源头抓起。

  实施“绿色经营”策略。面对客观存在的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现象 , 我们必须提高法制意识 , 强化出口产品内在环保措施的控制 , 重视出口国环保法规的具体要求及对本地产品的影响等研究 , 制定相应的“绿色经营”对策 , 开辟出有效避开“绿色壁垒”的通道 , 最终要靠竞争和实力冲破绿色壁垒。我国海尔公司依照欧洲环保法规与技术要求 , 开发出“绿色冰箱”, 已占据欧美市场 , 其它不少企业也开发出环保型“绿色产品”, 以“绿色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应当看到 , 根据 WTO 有关非关税壁垒协议中承认 , 各国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有权采取此类措施的原则 , 发达国家均制定实施了多种”绿色壁垒”法规 , 以限制非达标产品入关。因此 , 我们的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要注重对方国环保法律法规的研究 , 严格执行国际环境标准 (IS014000等 ), 从“绿色经营”中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 使“走出去”的路子越来越宽广。

  中国的铅笔就是这样走进美国市场的。近年来 , 中国制造的铅笔与其他轻工产品一样 , 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1991年中国铅笔在美国的消费量约占15%, 1998年增到近50% 。尽管美国铅笔业者危机感强烈 , 于1994年多次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铅笔实行非关税壁垒 , 中国铅笔进口量一度锐减 , 但由于中国铅笔质量的迅速提高 , 使得美国人无法使用绿色壁垒 , 所以从1996年起 , 在美国的销售量逐年增长。较早因运动鞋使用了不符合绿色标准的粘合剂而遭遇绿色壁垒的福建人 , 也最早体味出借墩建桥的道理。针对欧洲陶瓷标准 , 他们研制出既不含铅又可降解的环保瓷 , 从而站到了世界可降解陶瓷的最前沿。曾有国内商家得知这一消息后去联络内销事宜 , 但几个县走下来 , 得到的回答都是“不”, 因为 , 仅欧洲人先付定金后发货的订单 , 他们就要做到明年。 铅笔和陶瓷等无数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绿色壁垒 , 我们无路可退 , 只能直面它 , 采用“绿色经营”策略 , 搭桥铺路越过它。

  吃透 IS014000认证。目前 , 国际上应对”绿色壁垒”最有效的武器是环境管理系列标志lS014000认证。这一听来读来都有点庞大的东西 , 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或社团的环境行为进行两个方面的规范与评价 , 这两方面分别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现已有20多个国家直接将它作为国家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因此对许多出口产品而言 , 通过了lS014000认证 , 就意味着拿到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行证。为适应这一国际潮流 , 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联合组成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 , 目前正致力于加速我国纺织行业推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

  政府责无旁贷。冲破“绿色壁垒”, 政府责任重大。 从管理角度 , 地方及有关部门应从长远着手 , 认识绿色壁垒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 全面了解主要贸易国有关绿色壁垒的内容、动态及相关信息 ;加强环境教育及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建立相应研究机构 , 尽快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绿色壁垒的应对体系 ;发展并完善我国的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体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 应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与政策措施。

  作者:蔡恩泽 研究院《中国外资》第5期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