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发改委调停煤电价格纷争 拟停煤炭订货会

来源:中国网 最后更新:2004-02-02 15:17:52 作者: 浏览:1463次

    “张副主任关于取消全国订货会模式的表态大家都觉得很好,事实上,这个订货会已经开始走过场了,只要煤炭一紧张,年初订的用煤量到了年底往往不能落实。”广东某电力企业负责燃煤采购的人士说,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看来确实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这位负责人刚刚从福州参加订货会归来。此次全国煤炭订货会正是在全国普遍缺电的背景下召开。

  与2003年订货会电煤双方剑拔弩张不欢而散的状况比起来,今年的订货会似乎顺利得多。截至铁路、交通部门盖章 的最后期限(1月7日),2004年全国电煤订货会的订购合同已经远远超过上年,90%的合同已经签下来了(去年仅40%左右),其中大部分合同除了数量之外还签订了价格。

  发改委调停煤电价格纷争

  在广东这位电厂煤炭采购负责人看来,今年的订货会之所以如此顺当,是国家发改委调停的结果。

  据悉,发改委在会前对煤电双方进行了多次协调,并首次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允许发电用煤价格每吨上涨不超过12元,同时允许发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上涨7厘。尽管双方都对涨幅不满意,但是总算有了面子也有了点实惠。

  但是,即使是国家发改委也对这种斡旋感到厌倦。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的一番话成为订货会期间的焦点:“我负责这个煤炭的订货工作和煤炭工业的生产第五个年头了,从第一个年头的订货会上,我就大声疾呼,要改革目前这种订货的制度,我们已经酝酿了很多年,我希望从明年开始,是不是能够用其他的办法来代替这个煤炭订货会的形式。”

  张国宝所说的这个“其他办法”到底是什么?笔者就此致电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对方称目前正在收集意见,还没有成型的改革方案,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明年的煤炭订货会应该不会继续举行了。

  “计划电”遭遇“市场煤”

  延续40多年的全国煤炭订货会是我国最大的物资分配订货会议之一。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协调铁路、电力、冶金等部门的融合,合理配置煤炭资源,平衡地区能源需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年全国煤炭总量的70%以上都在订货会期间确定,涉及近8亿吨煤炭、合同金额近2000亿元,参加单位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石化、机车、有色、建材等各大行业、各省市重点煤炭产运需企业几千家,参会人员达到数万人,会议时间持续10多天,甚至一个月。一位多年参加订货会的电厂采购经理形容,订货会“就是电力和煤炭两个行业的奥运会”。

  但是,这种能源分配模式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面前,日益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在煤价放开之后,在订货会上长期处于弱势的煤炭企业开始向财大气粗的电力企业叫板,摩擦日益剧烈,而国家的协调已显得越来越无力。

  国家于1993年放开了煤价,但是因为煤炭是基础性资源,当时留了一个“尾巴”———即电煤价格由国家计委确定指导价。因此,可以说煤价一半市场化,一半计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从2002年开始,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才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但与此同时,电价却一直由国家控制。即使在今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之后,五大发电集团的电价依然由国家发改委规定。

  “计划电”遭遇“市场煤”,冲突便不可避免。

  煤炭行业希望按照与市场价相差不大的价格销售,但是火电70%的成本来自燃煤,因而电力企业集体抵制,不接受涨价。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分拆电力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开始减弱,而煤炭行业组建联合体的速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加快。如山西年内将组建以省内煤种为基础的跨区域的三大煤炭集团,河南、贵州、陕西等省份的煤炭企业早前已经形成了联合销售机制。煤炭企业不愿意为电力行业的改革“埋单”,他们认为电力企业喊苦是有钱人的贪婪。

  在去年的长沙订货会上,这种对立达到了顶点。由于双方在煤炭价格上没有达成普遍一致,尽管原国家计委从中调解,但订货会上仍然只按原定价签订了40%的国家计划安排购煤合同。会上,甚至出现了多起脸红脖子粗的场面,落后的能源供销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今年的煤炭订货会虽然最终由国家发改委出面作出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结果———电价和煤炭价格同时上涨,煤电矛盾由于国家的干预暂时得到缓解,但同时又为新一轮的争端埋下了伏笔。政府手里面只剩下一个提价的武器,但是显然政府并不敢滥用。张国宝在福州的讲话,表明政府已经厌倦了在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之间两头受气的局面。发改委已经准备从这团乱麻中抽身而出。

  电荒加速煤电价格改革

  2003年入冬后,全国大范围的缺电现象愈演愈烈,许多地区电煤涨价更是火上浇油。一方面电力供应频频告急,另一方面占全国发电能力70%以上的火电发电成本却不断攀高。因此,发电企业要求上调电价的呼声很高。

  电力行业虽然正在进行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目标的市场化改革,但由于内部需要消化的改革成本庞大,而终端电价又不能自主,因此改革的进展有限。在安全生产和确保社会用电的巨大压力下,今年以来发电企业在燃料采购中各自出击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个别矿点,甚至出现了几家电厂竞相抬价的情况。订货会的意义进一步削弱。

  有专家强调指出,体制矛盾是煤电“顶牛”的根本原因。煤价已放开,电价国家却还控制着。解决的唯一途径在于按照市场化运作。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