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今天是: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一年开工144座电站 发改委启动新电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最后更新:2004-02-02 11:07:29 作者:陈挺 浏览:1823次

  发改委此次亲自操刀电力改革的三个大环节:定价、投资融资和产业预警,电改由此步入深水区。

  电荒加快了电力改革关键时刻的到来。

  “三年不开工,开工吃三年。”在1998年我国实行“新建火电项目三年不开工”后,2003年,国务院又要求力争在三年内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电力建设是这样的大起大落。发改委已开始谋划新一轮电力改革:变革电力定价、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加产业政策预警机制。

  电力建设大跃进

  据电力规划科学院原院长吕伟业介绍,2003年初,为应对已出现的电力供需再度偏紧的局面,国务院调整了电力建设“十五”规划,计划后三年内每年新开工电源建设项目不少于2500万千瓦,力争3000万千瓦。

  年终盘点,发现2003年进入电力建设市场的资金已超过2000亿元,接近2001年、2002年两年的投资总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给出的数据是,当年投产机组为2990万千瓦,新开工项目为2960万千瓦。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认为,实际上的数字不止这些——民间有很多的项目没有统计上来。“因为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有在投资30万千瓦这样的电力行业的主力机组了。而投资‘135’(特指13.5万千瓦)机组的民营企业是非常多的。”

  在此之前,原国家计委有“125”禁令。明令禁止民营企业投资1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指热电联产机组)。但设备制造厂家做了一点变通,将机组改成13.5万千瓦,避开了禁令。

  据相关媒体透露,在今年,国家将投入1500亿元资金,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等电力紧缺的地区投资兴建144座电厂,完成装机3670万千瓦,投资规模和装机总量均创世界之最。

  这股热浪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涌现: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内蒙古……全国10多个省市大规模的电力投资计划纷纷出笼。仅内蒙古自治区,半年内就提出规划发展项目50个,规划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

  放大的电荒

  1月15日,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我国已经连续17个月,电力需求增长保持在15%以上。而这位专家给出的数据又印证了这种热度,2003年,全国约有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缺口。

  为此,“电荒”陪伴国人走过了2003年。这一年,全国缺电的省市达到21个。

  但对缺电的背后的原因,这位专家认为其中有虚热的因素。“电力行业有一个反映与宏观经济连动的指标,叫电力弹性系数,指的是电力行业的增长率对应GDP增长的比率。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是在0.8左右。而2003年GDP增长是8.5%左右,但电力需求增长为15.5%。电力弹性系数已经达到2左右。”他介绍。

  也就是说,2003年的电力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的需求。

  这是某些地方追求增值税带来的需求幻影。

  原因之一是其中有30%-40%的增长是高耗能企业带来的。“主要是钢铁、铁合金、铝、建材等行业,而且基本是在拥有丰富资源的西部地区。而这些地方政府都有把煤资源变成电、把矿产资源变成商品,增加附加值的冲动”。他分析。“2003年的电力需求增长达到了破纪录的15.5%。但真实的增长也就约在10%左右。其余的5%是由高耗能企业增长过快带来的。”他说,“5%,这就相当于现在一年新增机组的开工量。”

  其中一个隐秘的原因是在税收上有实惠———这些高耗能企业属于生产型企业。目前的税制从设计上更着眼于生产项目,这些生产型企业的税收也正是地方财政的巨大收入来源。只要机器转动,生产照常,就可以确保地方财政有稳定的来源。对此,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在2002年时,就指出,由于“增值税征收的空间大,部分地方政府将其作为经济支柱,纷纷支持当地企业竞相上马电解铝等高耗能项目”。

  如电解铝。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计委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出台文件,要求严格控制新建电解铝项目审批,对现有电解铝建设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但直到现在,这种投资热潮一直刹不下来。国内电解铝需求400万吨,但现在的生产能力是600万吨,还有400万吨的产能在建。

  这种高速扩张并不是由行业内部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驱动的。真正的利润空间的获取最终都落实在电上面———这些高耗能企业成本中约30%-40%是电,这些项目可以获得很优惠的电价。

  如电解铝生产企业的用电成本占总成本的35%至47%左右。每生产1吨铝约需要消耗1.5万-2万千瓦度的电量,电每便宜0.1元/度,每吨产品就能节省成本将近2000元左右。

  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家柱介绍,用于电解铝生产的电价平均成本约为0.1元/度左右。而同期全国的平均上网电价约为0.4元。

  而在前几年电力供应比较富裕的时候,地方政府出台的这些优惠电价(如大户直供),在一定程度上被默许了。对用电大户直接供电(以下简称“大户直供”)它指的是电厂跟一个高耗能企业直接形成联盟关系,不通过电网公司,电厂直接供电给企业。这里面的利润空间是巨大的,如中国铝业股份公司2003年与葛洲坝电厂签订了每年70亿度直供电协议中,媒体报道,中国铝业公司为此每年可减少电费10亿元以上。

  而这种政策的最新演变是相当多的铝电联营等高耗能企业,开始投资自营的发电厂,把发电环节作为企业的一个车间来处理。

  电价困局

  问题的关键是,电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弹性空间。

  电力一直是作为一个公用行业存在,承担了实施转移支付对弱势群体补贴的功能。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电价补贴。如在西北地区的农业排灌用电,大概只有3分钱/度。享有这种补贴的还有现在的居民用电和农村用电。按照市场供需中的需求越多,成本越低的规律。居民用电是工业用电的1/3-1/4左右,所以价格应该是工业电价的3-4倍,但现在实际上两者价格基本相同。

  而农村电网改造的目标是城乡同网同价。“这个价格是完全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因这城市用电的负荷密度与农村肯定是不一样。城市密度大,我供应这么多的电力所花费输变电的成本肯定是很少的。但农村就不一样了,一条电线拉得很远。就供几户的电,所以成本非常高。”这位专家说。

  与国外实现明补,以公共福利基金或者以税收的形式来进行转移支付的形式不同。国内现在实行的是暗补。电网公司通过抬高工业用电价,来补民用电价留下的亏空。由于我国过去电力供应,实行的是发、输、配、售各个环节大一统模式,发电厂、电网、配电站(变电站)和供电所都在供电局或电力公司统筹管理的。中国是一揽子都混在里面的。

  并且,现在的电力企业基本上是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所以现在政府是有两个角色,一方面是公众利益保护者,一方面是投资人。政府的双重角色,也是让其左右动弹不得的原因所在。作为公众利益保护者的时候,要解决三农问题等,希望电力价格低一点。但作为投资人的时候,又希望价格高一点。

  “所以明知道有毛病在里面,也不敢动。一直走到今天。”而且电价改革的滞后,又反过来影响电力体制改革。

  发改委电价改革

  现在,发改委下决心要拿电价开刀。这要先厘清终端电价的合理结构,把暗补变成明补,真正实现竞价上网。
  发改委现在正在努力把电价中的一揽子东西分开。首先要分的输电价格。将在未来电价中占更大比例的“输配电价”此次浮出水面。

  但现在“网厂”分开后,电网公司也一分为二变成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两家公司。这两家独立出来的输电企业,它需要有一个独立收入,而输电价差就是它的收入。

  但它们又是天然的垄断企业,所以它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合理利润的获得,也是电改的新热点和难题:如何对这个成本的测算,核定的标准和依据在哪?

  首先要做的是两家公司的资产核定。2003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拿到了营业执照,在法律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独立的财务报表体系。所以在2003年,两家公司的资产核实,以及相关的成本核算的工作一直在低调中进行,而据接近消息源的人士透露,这个工作行将结束。电价改革将迈出第一小步。

  同时,还将以“两部制电价”,来替代“还本付息电价”。两部制上网电价,指将上网电价分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主要反映发电厂的固定成本,电量电价主要反映发电厂的变动成本。两部制电价就是以“容量电价”来反映电厂固定成本的补偿,以“电量电价”反映变动成本的补偿。前者由政府根据平均成本来制定,是按机组容量(而不是发电量多少)向投资者支付的固定费用,缺电时多支付一些,反之则减少,政府以此保证电力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和投资信心。后者由市场竞争形成。

  同时迈步的还有发改委的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1月14日,一位人士称,发改委即将出台的电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电源项目建设上,发改委将改过去的审批制为核准制。放开投融资环节,“你要去投资电厂,不管你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发改委将不再去核定你的投资额,也就是造价多少,当然你能不能赚钱,赚多少钱。都放开了”。

  但其它的如土地、安全、环保、技术、资源等众多方面,尤其是电价目前仍需审批。

  另一个调整的还有产业政策制定过程的预警机制开始建立。

  我国以往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是以五年为单位的。决策部门做好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执行就行了。虽然中间也会做一些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是在原来计划已经走不下去时实行,如近期的“电荒”。

  “现在发改委开始实行以年为单位的产业规划制度,每年都要做下一年计划。而且将是一种机制性调整。我们叫滚动性进行,这样对把握宏观形势比较有利,同时,这也实际上是一种决策预警机制。”这位人士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