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宁国政务信息网 最后更新:2004-01-07 16:55:49 作者: 浏览:3994次

2004年1月5日在宁国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宁国市人民政府市长 牛传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00三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届首之年,更是我市乘势而上、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6亿元,增长15.1 %;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20.7 %;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增长5.7 %。
  一年来,我们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着力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实力。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农业增加值7.6 亿元,增长3.4 %。组织开展了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年活动,新增加工企业130家,太阳禽业公司、山里仁公司、五星集团、恩龙公司跻身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汪溪木竹、狮桥曲木园艺和仙霞、云梯笋竹等特色园区的集散功能不断增强,连续两轮居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首位。完成人工造林3407公顷,新增经济林2253公顷。家禽饲养量突破2000万羽,高效经济作物达到2133公顷。建立了山核桃、早笋质量标准体系,被确定为山核桃标准化国家示范区,“山里仁”、“詹氏”产品被评为中国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和安徽名牌产品。组建了山羊、早竹和山核桃专业协会,在上海举办了名优农产品推介会,我市成为上海高校后勤供应基地之一。开展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取消了面向农民征收的农业特产税及附加,兑付退耕还林补助粮4500吨,发放公益林和退耕还林补助金467.5万元。成功争取到世行三期补充报帐、世行四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新型能源沼气建设项目。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速度和效益同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增长25%。工业用电量达4.2亿千瓦时,增长7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 %,提高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4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省水泥厂、中鼎、凤形、双津、司尔特、亚新科、飞达、绿源等八家企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2 %。新增个体工商户2842户、私营企业142 家。天成公司、莱恩泵业、源光电器、江南化工、宁沪钢球、生力公司、邦宁制药、天迈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增长35 %。启动实施6个国家级“双高一优”和国债技改贴息项目,20个投资额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 亿元。省水泥厂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项目竣工投产,天成工业园、源光电器合资扩建工程相继完工,中鼎汽车零部件基地综合扩建、双津液体药剂软包装基材、亚新科改扩建和司尔特四期扩建进展顺利。稳步推进企业改革,积极探索打包改制新路子,采取招拍挂方式变现企业资产7000多万元,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
——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三产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2 亿元,增长6.5 %。新增连锁经营等流通网点6 家,亚夏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行列。河沥溪商贸批发街坊开工建设,大华蔬菜市场、五金交电专业市场基本完工。青龙湾综合开发步伐加快,中鼎度假村、双津综合培训中心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惠云禅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引进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冬训项目。邮政电信服务网络日臻完善,移动、固定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证券、保险、产权交易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年来,我们积极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活力。
——加快园区建设。开发区道路框架逐步拉开,加速推进千秋北路建设,基本完成创业北路一期工程,平整土地66.7公顷,动工建设110千伏变电所。组建了开发区建设投资总公司,区内新建、续建项目3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 亿元。配套园区同步推进,河沥溪园区正式挂牌,汪溪园区取得新突破。中溪、仙霞等乡镇加工小区发展迅速。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完善招商基础工作,出台了《关于扩大开放、鼓励投资、优化环境的若干规定》,设立了3个驻外办事处,制定了考核暂行办法,兑现招商奖金30万元。成功举办中国·宁国第一届元竹节,一次性签定招商项目32 个,协议引进资金11.6亿元。赴上海、昆山、杭州成功举办了项目推介会,先后6 次参加省内外重大招商和经贸洽谈活动,与江苏丹阳市缔结友好城市。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8 家,实际利用外资1107万美元,引进内资6.3 亿元。
——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把握国家开行投资领域逐步向县级公益性基础设施拓展的机遇,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前期工作,成功争取到中长期贷款4亿元、短期贷款1亿元,在全省县市一级率先实现与开行的对接。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主渠道作用,新增各项贷款6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7 个百分点。政银合作更趋密切,与宣城农行签订了10亿元信用合作协议,青龙乡被授予信用乡镇称号,全市信用村达到 45 个。
—— 外贸和财税工作扎实推进。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380万美元, 其中外贸出口3300万美元,增长24 %。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4家。积极争取“免抵退”指标,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款达3089万元。国税、地税办税大厅正式启用,收入征管方式更趋完善,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18.1%。支出管理逐步规范,启动部门预算试点,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年来,我们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加快道路交通改造,强化市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城乡面貌。
——城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城区建筑新开工面积达35万平方米,动工建设宁国大道、济川大桥,启动城北新区和河西新区开发,济川路、环城北路延伸段基本建成,宁城南路、英雄岭路、津河东路拓宽改造工程相继竣工。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和三水厂,开展龙潭河污水综合治理,推进宁阳公园、翠竹园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启动了环卫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工作,有偿出让土地37.9公顷。港口、梅林、南极、霞西等集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道路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S104线河唐段建成通车,S215线排卅段、广宁路宁国段和S323线鸿旌段建设加速推进。市乡道路建设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采取BT模式开工建设港宁路,争取省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项目改造石千线,启动国债项目完成凤板线24公里底层补强、10公里油路铺设和东马线玉南段路基工程。霞西芳茂路、西津罗溪路、宁墩玉双路、天湖枫河路四条村级油路基本完工。
——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启动城北防洪堤竹林段建设,维修加固7座小型水库,修建农村饮水工程36 处。加快推进绿色河道护岸和高效经济林灌溉工程,开工建设刘村坝、社坞坑、月亮湖水电站。建立了乡镇雨量自动检测站,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完成二期农网建改项目463个,电力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为本,热忱为民办实事,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组建了社区保障平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06.8 万元。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制定管理办法,全力以赴做好筹资工作,农民筹资总额达361.4万元,人口覆盖率为82.8%,兑付医疗补偿金107.8万元。
——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就业组织网络建设,在三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成立了9个社区工作站。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依托职业中学组建了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新增就业岗位3350个,妥善安置“4050”人员178人,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090份,减免相关税费60余万元。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就业渠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8.8 万人。
——加大移民帮扶力度。组建了移民工作局,制定扶持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新增扶持项目110个,发放贴息贷款335万元。实施安置区基础设施项目13个,方塘昔干移民后靠点码头正式投入使用,竹峰蟠龙污水治理工程初步完成。天湖镇工业园和集镇建设加速推进,亮化工程基本完工。
  一年来,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活文明化进程。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了家庭美德在万家、巾帼建功等活动。充分发挥广场、社区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了群众性文体系列活动。稳步推进北园、城西、城东社区居委会建设试点,村民自治工作成效明显,被评为全省、全国模范市。文明创建取得新突破,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
——“非典”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及时成立了“非典”防控总指挥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监测体系,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一手抓“非典”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成效明显,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民办教育方兴未艾。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特色示范学校,职业中学通过国家级重点职高复评。改造学校危房3.5万平方米,采取企业捐助方式兴建汪溪中心小学。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建设,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狠抓了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率为99.2 %,人口出生率为6.1‰。继续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了乡镇管理卫生院的上划,启动了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老年公寓基本建成,广电大厦已经竣工。出台了《生产经营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制实施意见》,推进了事业单位改革。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对台、侨务政策,科技、文化、物价、统计、档案、老龄、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170件,政协委员提案79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依法依章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众团体作用。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四五”普法宣传,实施法律援助68 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整改,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监督和管理机制。继续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切实治理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强化市场监管,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注重加强廉政建设。倡导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组建了采购咨询专家库。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开展了收支两条线专项清查。加强审计监察,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积极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多年来不断调整与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几大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得益于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及所有热忱支持宁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综合实力还不够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快,牵动性强的项目还不多;乡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增收渠道仍然较窄,城乡发展一体化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风险依然存在;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能力亟待加强;少数部门还未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展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着力研究解决。

二、二00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加快“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逐步构筑“两区一带”发展格局,开展“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年”、“城市建管提高年”和“市直机关服务效率年”活动,不断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04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努力把握好四个重点:构建区域发展平台。通过城市、园区和中心集镇“三个率先发展”,构筑以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汪溪、河沥溪配套园区及山门、梅林等乡镇工业园区为重点的河港工业区,以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板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区域的西部生态旅游区和河千公路沿线的工业经济带。培植主导产业优势。围绕六大工业主导行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构建专业化的产地市场,形成宝塔式的企业群体,努力把宁国建成面向苏浙沪发达地区的工业协作配套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旅游度假的“后花园”。加速推进体制创新。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树立市域一体规划的理念,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土地向规模经营者集聚、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加快实现城乡互动的良性格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积极打造“诚信宁国”、“法制宁国”、“效能宁国”和“生态宁国”。
2004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 53.8 亿元,增长15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20 %;
——财政收入4.6 亿元,增长15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6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 亿元,增长6.5 %;
——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0万美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增长7%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你们的大力支持。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巩固工业主体地位,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004年,我们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将着重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围绕扩张经济总量,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综合实力
  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围绕六大主导行业,制定工业产业升级计划,依托骨干企业,精心打造工业发展的主力舰队,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3 家。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不放松,一手抓鼓励现有企业发展不动摇,自今年起,凡现有和新办企业实施新建、扩建项目,可享受相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低成本扩张。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今后凡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财政予以相应奖励。启动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着手组建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库,分行业建设企业信息化示范点。
  全力突破一批重大项目。牢固树立“以项目寻机遇,抢机遇上项目”的观念,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系统分析本地特色资源和产业状况,制定全市项目建设发展规划,编制50个牵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在积极对上争取项目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力争省水泥厂四期扩建、上海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动工建设。加速推进中鼎汽车零部件基地外商合资扩建、聚隆公司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天迈公司合资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司尔特公司四期扩建、双津液体药剂软包装基材等项目竣工投产。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扎实开展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年活动,消除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经济主管部门工作重心由企业改革转向发展民营经济,着手制定民间投资指导目录,每年选定5家运行质量好、发展潜力大,并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新增民营科技企业5-6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各类组织、企业依法建立民营经济担保公司,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继续开展“发展宁国经济功臣”和“宁国荣誉市民”评选活动。
  突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山核桃、竹业、畜禽、花卉苗木、茶叶等五大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专门技术服务队伍,建立加工企业行业协会,出台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扶优扶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太阳禽业公司实施畜禽屠宰分割项目,鼓励山里仁建立面向苏浙沪地区的购销体系,加快金鹿公司竹纤维项目建设,推进詹氏山核桃、早笋和健宁木竹制品项目扩建。
(二)围绕增强发展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加快开发区建设。着手制定开发区远景规划,依托广宁线南外环、宁港线西外环,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建设层次,发挥开行贷款引导作用,通过适度负债经营,拉开开发区的道路框架。延伸千秋路、创业南路,动工建设万福路、宁墩路,实现工业干道与宁城南路的对接。加速区内土地平整,启动标准化厂房建设,建成110千伏变电所,逐步完善配套设施。推广中鼎工业园建设经验,积极探索“一企一园”发展模式。推进汪溪、河沥溪配套园区建设,实行统一品牌招商、分区布局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的集聚度和规模化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健全招商考核奖惩机制,突出工农业生产型项目和资金到位实绩。注重完善招商方式。对外,依托上海、杭州、温州办事处,聘请一批投资顾问,逐步形成招商网络。继续推行小分队招商,加强与苏浙沪会展企业合作,举办开发区、青龙湾招商信息发布活动。对内,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第一线。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划定一定规模的工业用地,实行招商委托代理制,重点引进协作配套厂家。鼓励乡镇依托资源优势,实行定位招商。继续发挥金融主渠道作用,不断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引导消费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移。积极倡导“凤还巢”,扶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建业。
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准确把握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组织编制外贸发展规划,实行外贸、财政、国税、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抢抓国家降低外贸准入门槛的政策机遇,培育壮大进出口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出口大户,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扩大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鼓励出口供货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不断拓展利润空间。引导企业重视国际商标注册,注重培育出口产品品牌,加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围绕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围绕世行四期、退耕还林项目,加快发展“三竹一果”为主的经济林,新增经济林面积1334 公顷。扩大生态公益林补助项目试点范围,启动2万公顷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家禽养殖规模,大力推行种草养畜。主动对接苏浙沪地区,突出发展适销对路的苗木、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继续举办上海农产品推介促销活动,密切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的合作,加强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申报山核桃原地域保护,加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筹建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积极开展名特优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规程,建立15个无公害生产基地,新增5个绿色农产品品牌。
  创新城乡发展体制。高起点编制市域一体发展规划,调整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乡镇发展方向和定位,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协调发展格局。准确把握财政结算体制和税制改革的导向,逐步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可用财力的稳步增长。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建立稳固的平衡机制。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着手开展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园中村”改造准备工作,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实施强镇发展战略,在“七镇率先”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港口、中溪集镇建设,推进一般乡镇发展,加大薄弱乡镇扶持力度,通过市乡共同努力逐步解决村干部待遇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强化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积极化解乡村债务。
  深化企业改革和技术创新。巩固企业改革成果,重点抓好已改制企业“回头看”,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鼓励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争取有2-3 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申报5 个“双高一优”和国债技改贴息项目。积极促成产学研结合,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2 家重点实验室,新建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中鼎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组织开展引智工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和流动机制。
  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规划筹建专业大市场,完成东岸商贸街、河沥溪商贸批发街坊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青龙湾周塘景区开发,开工建设秀云山庄、中鼎度假村、双津综合培训中心、亚夏汽车模型展览馆和惠云禅寺二期工程,争取青龙湾成为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冬训基地。规范房地产市场,拓展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保险、证券业,注重培育律师公证、会计事务、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四)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生态环境的新优势
  扎实开展城市建管提高年活动。立足“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规划特色,系统编制城市配套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注重空间景观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现代化水平。完成广宁线南外环和宁港线西外环建设,做好汪溪至罗溪北外环建设的前期工作。建成宁国大道、东津河大桥和济川大桥,改造津河西路、宁阳西路,建设胡乐路、济川西路、人民东路,贯通中溪中路、山门中路,延伸东岸北路,基本拉开“八横六纵”的道路框架。加快城北新区、河西新区开发,全力支持河沥溪旧城改造,启动长途汽车站东迁。加速宁阳公园和翠竹园建设,新建火车站广场,开展小南河、星河治理。加快城市景观生态走廊建设,扩大市区绿化面积。进一步完善环卫体制,新建焚烧式垃圾处理场。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强化交通秩序、流动摊点和户外广告的管理,重点整治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薄弱地段,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认真组织实施开行项目。按照国家开行信贷运作的要求,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资金按贷款计划、项目进度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偿贷资金管理办法,着手建立偿贷基金。注重发挥开行贷款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设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制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过境省道改造任务。启动岛鸿线、宁大线、东马线南马段建设,加快港宁路、石千线改造,完成东马线玉南段建设和凤板线14公里处油,新建25公里村级油路。完成城北防洪堤竹林段建设,实施9项市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30公里绿色护岸,疏浚45公里重点河道,推进高山经济林抗旱水源工程。全面改造城网,实现区域环网供电,规划建设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电力设施,建成梅林110千伏变电所和城北、汪溪35千伏变电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纲要,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在城区、西津河上游、慈张线沿线等重点地域划定生态保护控制区,强化封山育林,加强天然林保护,着力构建生态网络体系。申报青龙湾国家级森林公园,争创万家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完善项目准入制度,严禁引进“五小”项目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整治和净化企业生产环境,严格控制污染源。
(五)围绕服务宗旨,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减负。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农村政策,推行市场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力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9.3万人。牢牢把握国债和中央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的机遇,积极对上争取面向农民的发展项目。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进一步扩大小额信贷覆盖面。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管,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全面落实移民扶持政策,重点抓好3-5个覆盖面广、牵动性强的生产发展项目。针对移民就业形势,分类开展种植、养殖和劳务技术培训。加速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项重点公益性项目,逐步完善库区、安置区的配套设施。
  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着手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基金。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继续开展就业援助工作。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和劳务欺诈行为。依托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加强技能培训,转变择业观念,确保新增就业岗位3500个。
  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功能。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依法加强养老、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注重完善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工伤保险。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妥善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认真做好生产救灾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扶贫济困和送温暖活动,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紧贴时代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以德治市。紧贴社会实际,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紧贴经济建设,把精神文明融入各项具体工作中,强化政府、企业、个人的诚实守信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宁国。紧贴基层需要,继续抓好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三下乡”、“进社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高度重视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向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接受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理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完善行政复议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推进“四五”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投入机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开展“公办民助”试点,推进宁国中学校园建设,启动职业中学综合扩建。支持津河中学、西津小学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强化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完善综合配套服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 ‰以内。继续做好“非典”防控,推进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速推进市医院扩建工程,动工建设传染病防控专科医院,支持华泰医院、肿瘤医院早日投入运营。规划建设体育中心,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完善广播电视和电信服务功能。重视国防建设,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注重发挥老干部作用,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物价、统计、档案、气象、民族宗教、残联、对台和侨务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快速反应的群防群治网络。继续做好“法轮功”习练者的帮教转化工作。强化劳动安全和劳动仲裁,大力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继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勤学善谋的学习型政府。我们将顺应时代的潮流,紧密结合实际,用理论武装头脑,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认真学习经济、法律、金融、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加强公务员队伍的综合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注重开展前瞻性研究,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邀请苏浙沪地区资深专家和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坚持转变职能,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将开展“市直机关服务效率年”活动,表彰先进,惩戒落后,强化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重点整治具体办事环节的“肠梗阻”问题。按照市场化要求和政事分开原则,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全面推行为民办事代理制和首问负责制。启动市乡政务内网建设,完善政府网站功能,开通视频电话会议系统。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尝试开放市长办公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从严执政,努力建设廉洁奉公的清廉型政府。我们将从政府自身做起,从每位成员做起,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扩大部门预算试点,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明财经纪律,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规范统一的招投标中心,完善经营性土地、市政工程及拆迁工程招标拍卖制度,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着新的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