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如何唤醒沉睡的乡土资源、鼓起村民“钱袋子”、筑牢村集体根基?胡乐村以“党建引领、企村共建、文旅为桥”的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从村集体与企业携手,到政府资金精准助力,这里正绘就一幅“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的共赢画卷。
党建“穿针引线”:织密企村同心网
“乡村要发展,党建是核心。”胡乐村党支部始终将乡村振兴扛在肩上。面对村内丰富的民俗文化与生态资源,却因缺资金、缺思路陷入“守着金饭碗饿肚子”的困境,支部班子主动破局: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讲政策、听心声,打消村民“怕吃亏、怕变味”的顾虑,凝聚“抱团发展”共识;另一方面对接企业,明确“资源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为合作打下信任基石。这份“支部带头闯、党员带头干”的担当,不仅让村企从陌生到携手,更引来“归雁”还巢——胡乐企业家张飞鸣,便是被家乡的生态与风情打动,毅然从传统工程领域转向文旅产业,成为“万企兴万村”的生力军。
政企村“三方联动”:激活文旅动力源
“企业有经验、村里有资源、政府有支持,三方拧成绳,就能办大事。”这是胡乐村文旅发展的核心逻辑。2025年,张飞鸣与胡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携手,先后创立宁国市雨溪桥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乐民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打造胡乐镇文旅综合体。项目启动初期,乡村振兴50万元专项资金精准注入,用于民宿前期水电改造,解决了“起步难”的关键问题;后续企业持续投入,负责规划建设与运营,形成“政府垫资筑基、企业深耕运营”的互利模式。
在村党支部统筹下,企村合作机制深化:村集体整合闲置厂房、山林土地入股,激活资源价值;村民以现金投入、投工投劳参与,共享红利;企业秉持“山水为底、文化为韵、体验为王”理念,打造古桥民宿、田园观光、非遗体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文旅综合体。三方协同形成闭环:村集体协调利益、维护风貌;村民通过务工获薪、入股分红、自主经营增收;企业依托资源人力构建可持续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盘活、企业盈利、村民增收”的共赢格局。
振兴硕果满枝:绘就乡村实景画
如今的胡乐村,早已不是昔日冷清的村落。老街文旅综合体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多了、消费火了,村民的笑脸也多了。项目成效实实在在:不仅直接带动数百人就业、拉动镇内消费,更通过“文旅+农产直销”模式,让笋干、非遗美食等特产增值增收,村集体账户数字节节攀升。周边商业业态更是迎来“质的飞跃”——曾经老街的超市、餐饮店每月营业额仅几千元,如今在文旅项目带动下,部分店铺单日营业额就能突破千元,周末及节假日峰值更是翻倍,月销售额能达到过去半年的营收总和。张飞鸣的企业与村集体实现双赢,政府的50万元资金更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乡村振兴的“雪球”越滚越大。
在胡乐村,“万企兴万村”不是口号,而是政企村三方双向奔赴的担当;乡村振兴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党组织、政府、企业、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未来,这里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三方合作,让文旅项目成为乡村发展的“金钥匙”,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越绘越美。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