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商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会动态 / 商会动态

我市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最后更新:2007-08-22 11:19:56 作者: 浏览:4850次

宣城市委常委、宁国市委书记黄东升在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暨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迅速掀起新一轮加快发展热潮

2007年7月25日)

 

这次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暨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是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近日,市三项重点工作指挥分部分别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找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研究推进的措施和办法。在此基础上,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决定在今天的会议上进行部署。

会前,我们用了一天左右的时间,实地参观考察了芜湖县和广德县开发区,听取了两县发展情况的介绍,现场感受了他们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亲身体会到了他们奋起直追的坚定信心。两县的发展基础尤其是工业基础曾远远落后于我市,但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户,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去年均进入了“全省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行列。两县快速发展的势头和干部群众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既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又深感发展形势催人、竞争态势逼人。上午,我们还用了半天左右的时间,实地查看了我市部分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这也是对市“三项重点工作”指挥分部上半年工作实绩的一次集中检阅。从检查的情况看,可以说“氛围浓烈、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亮点呈现”,但仍有一些重点项目困难较多、矛盾突出、进展缓慢。会后,各指挥分部要结合此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传勇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总体上来说,就是要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一个主题”,着力打造“两地”,全面完成“三项重点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四项活动”,强化落实“五个保障”,努力实现“河沥溪园区土地平整100公顷以上,引进企业80家、新开工项目60个、投产企业40家以上”的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重点建设3个试点乡镇、23个试点村,并力争使50个自然村庄达到整治村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完成“两路一桥”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实现争创“全省文明县城”目标,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我就宁国当前和长远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再强调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着力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基础,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就我市而言,当前尤其要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一)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达地区经验表明∶人均GDP迈过2000美元门槛,其增速有个普遍规律,就是越来越快。去年,我市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这标志着我们已经步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我们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加快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发展环境更为优良。随着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县域发展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进入中央政策的核心。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理论上的突破创新,必将吹响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号角。只要我们抢占先机,顺大势而动,就一定能够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发展政策更为宽松。省委、省政府鼓励县域经济发展已由战略层面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最近,省政府对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县市下放了143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直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扶持县域开发区、财政奖励、电力设施、农村和县域金融等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省及宣城市在很多方面都给予了我市高度的关注、支持和倾斜,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发展空间更为广阔。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和对外开放逐渐向内地延伸,县域配置市场资源空间不断扩大,尤其是县域拥有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类投资者的青睐。我市处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绩扬高速公路有望下半年动工建设,凭借良好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综合优势,完全可以大规模、高层次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资本转移。四是发展基础更为稳固。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优势骨干企业加速扩张,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壮大,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逐渐形成,全市经济继续在加快发展的轨道上高速运行。所有这些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也必须大有作为的阶段,处在一个机不可失、不进则退的临界点。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开创宁国发展的新局面。

(二)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实践证明,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认识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当前,随着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盲目乐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思想有所抬头。应当看到,尽管我市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这种发展只是相对的、初步的。从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看,2005年我市与全国百强第100位的河南新郑市相比较,发展活力指数高于该市5.29个百分点,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综合发展指数分别低17.15、1.46和13.02个百分点。其中GDP、地方财政收入仅占该市的43.7%和89.8%。这充分说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是我们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加快发展仍是我们最核心的任务。还应当看到,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近年来新进的百强县市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区和城市圈附近,辐射带动效应尤为明显,具有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从省内看,尽管我市去年再次取得了全省综合实力第一的位次,但动态考核仅处于全省31位。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4位和第11位,主要经济指标位次下滑、增速减缓。应该说我们已经丧失了速度的优势,而且总量的优势也在逐步丧失,只剩下人均优势,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盲目乐观。同时,我们自身还存在着企业效益回落、出口下降;各项投资下降、后劲乏力;要素制约矛盾突出、发展环境不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有相当的县市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我市,与我们总量上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而且现期投入也高于我市,发展后劲十分强劲。只要我们稍有懈怠,不仅先发优势将丧失殆尽,甚至会有落后的危险。全市上下一定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从外出考察情况看,发达地区破解发展制约,并没有什么特别独到之处,也没有什么“秘诀”。最主要的是他们在思发展、谋发展的过程中,敢冒风险,善冒风险,把每一次宏观调控过程变成了提高认识水平、促进加快发展的机遇。宁国能够克服困难、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也与改革创新是密不可分的。而现在我们的创新意识不那么强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市经济多年来保持在省内的领先地位,少数干部群众缺乏了改革创新的紧迫感,缺乏了背水一战的精神和自我革新的勇气;另一方面,消极地接受教训,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唯书唯上,求稳怕乱,害怕承担责任和风险,甚至连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都不去做、不敢做、不愿做。这是我们发展最大的症结,让其蔓延,必将贻误发展、危害事业。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敢于为创新担风险、勇于为发展尽责任”的创业理念,坚定不移地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尤其要加强与苏浙地区的体制对接,对其实施效果显著和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的政策举措,实行“拿来主义”,比照执行,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对此,市委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旗帜鲜明的,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是不谋私利,就鼓励敢闯、敢试、敢冒,坚决支持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四)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不强,说到底还是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与芜湖县、广德县的差距并不是发展总量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而在于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缺乏他们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和对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我们也曾有过这么一股劲、一股气,但现在没有那么足、那么大了。反思我们在“九五”期间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前途丧失了信心、对发展丧失了斗志。五年艰难的徘徊调整,教训尤为深刻。精神不振是发展的大忌,精神萎靡是发展的大敌。毋庸讳言,现在我们有些干部面对竞争麻木迟钝、畏首畏尾;面对机遇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缺少了奋勇争先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富于创造的锐气。当前,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重要的历史关口。抓住机遇,就可能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丧失机遇,就可能徘徊不前,甚至一落千里。如果我们这茬人在新一轮发展的接力赛中放松了节奏、跑慢了步子,错过的可能就不仅仅是一时的机遇,而是影响到宁国发展的一个甚至几个周期。能否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我市的关键人物,在座的各位都受党培养多年,现在党把我们放在如此重要的领导岗位上,这体现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身处其位而无所作为,我们就愧对党和人民的重托,愧对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良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街道)、市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带头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用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去感染群众、带动基层,调动和激发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宁国的发展才大有希望,重返百强才大有希望。

二、着力解决影响宁国长远发展的要素制约

突破要素“瓶颈”制约,是解决影响我市当前及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创新思路,全力以赴地重点加以推进。

(一)土地制约。2005年,针对宏观调控“瓶颈”制约,我们大胆利用国有荒坡地,组织实施了开发区建设大会战,走出了一条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经验在全省推广。目前,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拓展到8平方公里,被评为“2007浙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开发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利用好、创造性地执行好政策,是完全可以破解发展难题的。当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我市工业用地已不能满足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需求,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不仅会丧失产业转移难得的机遇,而且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后劲。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学习研究,尤其针对工业基准地价过高、用地指标不足等突出问题,按照边探索、边完善、边规范的思路,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满足当前工业发展的需要。要制定和落实奖励政策,严格新建项目用地审批管理,鼓励企业通过提高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和开展“零土地招商”、“零土地技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闲置或达不到投资强度标准、用地效率低的项目以及停建、缓建项目的土地,加大清理整顿和违约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结合新一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加大村庄整治改造、土地整理力度,努力扩大土地增量。要充分利用我市国有集体林场、荒坡地较多的优势,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开发区,一切围绕开发区”的思路,继续坚持举全市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各方力量和资源,全力推进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建设。要加速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发展,构筑工业发展新的空间和载体。

(二)资金制约。投入不足是困扰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内外并重、多策并举的原则,把扩大投资摆在经济工作突出的位置,为加快发展集聚强有力的后劲。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上半年招商实绩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引进市外资金占年度计划的36%,外资仅占28%。今年,市委、市政府调整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和奖励办法,在继续坚持全民招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专业招商,组建了16支市直和工业集中区专业招商小分队,明确了牵头责任单位、招商重点和目标任务。目前,时间已经过半。各小分队要按照节庆活动的时间要求,尽快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工作和考核机制,创新招商方式和载体,确保一批投资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签约。二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近年来,中央及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这其中蕴含着很多的发展机遇,争取空间也较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和找准政策的结合点,提高谋划项目和执行政策的水平,做好项目包装和政策衔接工作,加大跑省跑部和对上争取力度,切实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市委、市政府将制定出台奖励办法,以调动各部门项目争取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我市民间资本具有一定的积累,群众的创业意识较强,投资潜力较大。要以“全民创业促进年” 活动为载体,积极提供金融援助、产业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在自主创业中面临的融资难、项目审批难、启动成本高等实际问题,不断激发各类创业资本的活力。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BOT、BT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工业和公共服务业,不断扩大我市建设资金来源。四是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去年我市引进省外资金近20亿元,而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达5亿元,这充分说明金融支持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各地各部门要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试点工作为契机,扎实推进“信用宁国”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吸引徽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点,做好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衔接,促进银政、银企对接。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各金融机构以宁国发展为己任,开发更多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发展更多的服务对象,实现双赢互动发展。

(三)人力资源制约。随着我市发展层次的提升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工难”尤其是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加大引进力度。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政策体系,加快创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吸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来宁创业和开展科研开发工作。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超前性调查研究,搞好劳动力资源和岗位信息收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并结合企业建设情况,定期发布用工信息,提高招用工的组织化水平。二是加强技能培训。要立足全国重点职业中学的品牌优势,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联姻,通过举办高等院校分校等形式,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层次,为我市发展培养更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要建立健全技能培训机制,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根据不同劳动力情况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展针对性、定单式培训,着力培育一支与我市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队伍。三是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从年初举办的企业用工对接会看,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都有回乡创业的冲动和愿望,“务工返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举办企业用工推荐会、用工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供优质服务,使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参与建设。

三、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创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环境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最近,市效能办对全市部分窗口单位进行了暗访。从抽查反馈情况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反映的是效能建设的差距,影响的是加快发展的进程,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以此为抓手,推进我市环境建设的持续优化。一是在履行职责上要有新突破。各相关部门要以省政府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契机,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快则快”的原则,加大对上衔接和争取力度,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要认真学习借鉴合肥、芜湖等地“两集中、两到位”的经验,促进部门内审批权向少数和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努力改进审批方式、提高窗口办事效率。今年,市效能办要把解决“名进实不进、人进权不进”的问题作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违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处理。二是在服务质量上要有新提高。要进一步改进机关运行机制,通过开展中层干部评议、服务“创新奖”评选等活动,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告知承诺制、限期办结制,努力为外来客商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全市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效率就是成本、服务即是环境”的意识,强化对外商不说“不”的亲商理念,变“坐等审批”为“主动上门”服务,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是环境”的发展氛围。今后,凡涉及招商引资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所需审批事项,由引荐单位或责任单位委托一名分管领导具体全程代理。同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破坏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对不履行或不正确、不及时有效履行职责的,从严从快从重查处。三是在机关形象上要有新提升。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在市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中实施年度工作评议制度,对不满意得票处于前三位的行政正职,不得参与当年的各种评优,其中对不满意得票处于首位的进行岗位调整。这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目的是通过建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机关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各部门要按照年初公开承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工作责任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着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对此,市委将严格对照要求,坚决兑现奖惩。

(二)营造开放文明的社会环境。10月下旬,我们将举办第三届“中国·宁国竹文化节”暨撤县设市十周年(建县1800年)庆典活动。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高规格的筹备工作委员会,下设七个工作组,具体负责节庆活动相关组织事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办节不在节”的指导思想和“五个全面”的总体要求,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和具体责任单位,倒计时地排出工作进度表,确保节庆活动“热烈、节俭、有实效”。城市建设与管理指挥分部要按照节庆活动的要求,加速推进体育中心、“两路一桥”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城北新区和河西新区建设步伐,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品位。要以创建首届“全省文明县城”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管理,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文明程度,确保节庆活动达到“内增信心,外树形象”的良好实效。

(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十七大和撤县设市十周年,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担负起“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无论是党委、政府负责同志,还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都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继续带头接访、带头下访、带头处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自己辖区和单位的矛盾化解工作。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工作。要建立和落实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稳定工作领导体制,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进“平安宁国”建设。当前,尤其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问题,认真抓好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实,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源头上减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着力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是今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广大干部是实现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市乡两级党委、人大、政府和市政协、市政府组成局换届工作已全部结束。各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切实维护好班子的团结,坚决防止决而不议、议而不决、议而不行现象的发生,着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和谐生动局面。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原有“三大考核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设立了相对独立的目标考核办公室,综合负责全市各项考核的日常工作。这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抓发展上;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不断激发广大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在认真总结过去考核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突出实绩、奖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创造性开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实行重奖;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严格实行诫勉直至组织处理。市委将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最主要依据,决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各地各部门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出台效能告诫、诫勉教育的具体细则,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我们的各项工作最终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去组织、推动和落实。今年,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下半年,各级党组织要以争创“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抓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坚强战斗堡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基层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最近,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心系故里、共建家园”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干部联户”、“机关联村”、“村企共建”等途径,使更多的人关爱农民、关注农村,使更多的资源支持农民、建设农村。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载体,按照“固点扩面”和“三个延伸”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全力推进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程,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再掀新农村建设新热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大力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社区党建“连心工程”,进一步加强企业和机关党建工作,使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赋予创造性。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齐拉上坡车,共唱发展调”的强大合力。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没有好的作风,狠抓落实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全年时间已经过半。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差距,查找问题和不足,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明确到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过程中、动态性的督查、考核和定期的通报警示,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发展格局。在这里强调一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由谁牵头的,谁就是主角,要积极主动,担起责任;协同部门要自觉服务牵头单位的安排,少一些推诿,多一些配合。特别是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相关部门要对照各自任务,量化工作内容,经常性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全面准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以重点环节的新突破实现全市发展的新跨越。党的作风,关系事业成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精神,按照“四学习、四提高”、“四个一定要”和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进一步增进“两情”,改进“两风”,认真解决好土地征用、资源利用、效能建设、群众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最近,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从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公务车辆管理、外出考察、楼堂馆所建设和检查评比活动等五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定,切实抓好本地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为党的十七大献礼!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