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银行资金过剩超额储备高增 中国逼近流动性陷阱

来源:《经济观察报》 最后更新:2006-01-23 11:01:18 作者: 浏览:1334次
银行资金过剩的问题,在2005年岁末再次加剧。这不仅考验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能力,也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了新的挑战。

  1月15日,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2005年金融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05年12月末,全部金

  融机构超额储备率4.17%,比上月末高1.18个百分点。

  这个水平,于央行2005年3月17日大幅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创下了2005年的最高纪录。当时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由年利率1.62%下调到0.99%。

  超额准备金高企,不仅加大了央行的支付成本,也使其面临着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大打折扣的压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说,中国已经陷入或逼近了流动性陷阱。

  资金投向新变

  2005年,商业银行储蓄连破三次万亿元大关,达到14万亿元。相比存款的高速增长,贷款增长却相对缓慢。到200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存款余额减去贷款余额的差额)与贷款余额之比已经攀升到47.28%,而这个数据在1997年的时候只有9%左右。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受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制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约53元发放了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有47元滞留在银行间市场或者中央银行。

  而今,每百元存款中,其没有用于发放贷款的47元,在银行间市场和中央银行之间的分配比例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有三个方向:发放贷款、购买债券、存款准备金。岁末超额储备率的走高,除了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债券波动风险的影响。

  2005年3月,央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推动了整个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债券收益率不断下跌。而为了服务汇率改革,打击热钱涌入,央行一度刻意维持低利率。2005年银行间市场同业拆解利率从最高时的2.18%下降到最低1.1%左右。

  2005年12月,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依然继续。质押式债券回购7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为1.56%,比1月份的1.84%下降了28个基点,自4月份至11月份,该利率均一直维持在1.1%-1.3%的较低区间内。受此影响,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呈现回落态势。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博士说:“由于货币市场收益率波动风险加大,商业银行的资金开始向收益稳定安全的超额储备集中。”

  尽管超额储备的收益率仅仅为0.99%,但是,2005年12月份,超额储备率较上月依然提高1.18个百分点,意味着商业银行有2万多亿元的资金转存中央银行。2005年,中国银行业存差资金达到9万亿元,是2000年的3.7倍。

  双重压力

  由于银行资金过剩,一系列新的问题正在产生。

  2006年1月7日,工行行长杨凯生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说,首先,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盲目地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的利率,这将放大信贷的风险、利率的风险;其次,过高的流动性投向资金和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的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的利率产生倒挂的现象。

  资金过剩,给商业银行靠存贷息差生存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阎庆民说:“2006年,银监会将更多的通过鼓励金融创新和拓展中间业务的方式,帮助缓解流动性的困境。”

  而对于中央银行来说,问题同样棘手。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说,中国陷入或逼近了流动性陷阱,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施展的余地缩小,不是很有效率。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过高的流动性而导致的超额储备增长,不仅使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高,而且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以现在的存款准备金规模计算,央行每年的该项支出就要达到数百亿元。

  除此之外,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中,央行票据占了大部分“江山”,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更多地沉淀在中央银行,既无法支持实体经济,又给中央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操作成本。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的债券发行量为41791亿元,其中央行票据为27462亿元,占比接近60%。

来源: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