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直考中国替代能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5-09-09 08:48:05 作者:本报记者周勇刚实习生于大勇 浏览:1024次
当下,国际油价突破70美元大关正威逼中国的能源安全。
高油价让国人不寒而栗。步入8月,国际油价似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在月前的62.7美元上扬到月末的70.8美元。而这一走势早在年初就有迹象。统计资料表明,1月份的46美元比去年同期最高价上涨34.3%,3月份的53美元比去年同期最高价上涨20.7%,7月份则突破60美元大关比去年同期最高价上涨4.8%。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0%左右。而高油价迫使进口趋缓,导致增速大幅回
落。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6342万吨,仅增长3.9%,远远低于去年同期34.8%的增幅,增速同比大跌89%;成品油进口1750万吨,由去年上半年的增长34.1%变为下跌21.1%。
在此格局之下,中国能源领域里危机凸现。已经连续三年出现的大面积拉闸限电,让国人难熬盛夏之苦。同时煤炭供应紧张也不时显现。伴随“两荒”,成品油荒席卷而来。从广东、江苏的东南沿海到陕西、黑龙江的西北内地,为车加油人们排起了长龙,悬挂无油牌子连成了一片。
按统计,目前中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是发达国家的10倍。
与此同时,其能源消费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的30%-60%,能源弹性系数达1.6%。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国能源消耗已经到了一个空前的状况。而油价每升高10美元,中国经济增长会降低0.25个百分点。
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加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原来的能源发展规划,不得不让我们目光投向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上。而中国至2010年能源消费构成比例中,煤炭超过50%,石油和天然气排在其后。这一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由此决定了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谓替代能源,从它的广义去理解是指可再生能源,即不会随其自身转化或人类开发和利用而递减并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按照目前国际上的划分,分为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而对水电是否是可再生能源,国际上看法尚未一致,普遍认为小型水电站为可再生能源。
一份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水利资源占世界第一位,风力资源相当于10亿千瓦的电力容量,生物质资源的最新估计数字为20亿吨,90%以上的国土面积的太阳能辐射超过4500M J/m 2。拥有这样的优势,而我们的开发与应用却远落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是个别发展中国家。
据欧盟能源白皮书披露,到2010年欧盟12%的发电量来源于替代生能源。而当下替代能源已占丹麦能源需求的13%、法国6.2%。而化石能源极为匮乏的日本,在主要的新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当下其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总量约占世界的一半。而依据规划,2030年日本将把风能、太阳能、生物和地热发电等新能源上升到20%
印度、巴西也很出色。据悉,目前印度现有14座核电站,以及8个重水工厂,其核电设计和应用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计划到2008年,其年核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2700兆瓦增至6700兆瓦。巴西水电开发很早,正在兴建100多座小型水电站,将小型水电站的数量增加1倍,装机容量增加到200万千瓦。
对中国替代能源产业滞后的原因,专家们所持的普遍观点是:一、制度不到位。没有看到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能源消耗危机,缺乏相关立法;二、缺少投资。替代能源前景看好,但其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率很低,社会资金不敢轻易介入;三、缺乏居安思危意识,安于现状。
而令我们欣慰的是,国家已启动了替代能源的发展战略。对规划未来中国替代能源发展,国家发改委有这样一个描述:
近期对小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能源,要通过消除市场障碍,加大国家政策支持等措施扩大开发应用规模;对资源非常丰富、技术基本成熟且接近商业化的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要通过制定法规和鼓励政策等措施,建立和扩大市场需求,以项目为依托,加快产业化发展;对资源潜力巨大、技术成熟可靠而成本较高的太阳光伏发电,要因地制宜,用于解决偏远地区居民和特殊行业的用电问题,提供光伏产业发展的必要市场规模,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规划有了,我们又如何举步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