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SA8000认证缘何秘而不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5-08-23 08:48:11 作者:曲力秋 浏览:1584次
不是国标被迫申请选择低调行事环境复杂费用高企多有瞒骗行为
随着科技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已远离了传统的竞争领域,并牢牢占据着价值链前端的诸如技术、研发、品牌等环节,它们不仅改变了竞争的领域,而且也改变了竞争的规则。SA8000便是欧美西方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一次改变竞争规则的重要举措。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SA8000课题组组长黎友焕博士介绍,由于境外相关机构的精心设计和推动,2003年下半年以来,SA8000认证工作在我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已有101家企业获得SA8000有效认证,事实上曾经获得SA8000认证的企业远不止于此,只是有些企业获得认证后又因各种原因失去有效性。有关数据表明,最近3年我国企业认证SA8000的数量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0%的速度增长。
然而,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一方
面有成千上万的企业正积极地加入到认证SA8000的队伍中;另一方面已经获得SA8000认证的企业却不敢宣传自己。黎友焕在对广东十多家获得SA8000认证的企业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研后发现,企业通过SA8000认证却不敢宣传自己着实有一番难以言表的苦衷。
国内尚无认证机构
黎友焕说,由于SA8000不是国际标准,因此就没有与各国包括我国政府建立对话的基础和平台,在它成为国际标准之前,我国政府不会承认SA8000。这就决定了境外机构在我国直接开展SA8000认证和咨询的经营活动不可能合法。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SA8000认证机构,所以,国内的企业若要取得这个认证,就必须要向国外具有SA8000认证资格的9个认证机构或其代理机构申请,但问题是这些认证机构及其代理机构(通常是香港公司)在我国开展认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问题上,大都存在无照经营、超经营范围经营和漏税等非法活动。因此,这些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经营活动时一般都低调进行。
认证环节复杂
根据《SA8000:2001》版本的内容,SA8000条文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对各方面都很具体很细的规定。
由于SA8000的具体条文也无法对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每个细节作出硬性的规定,黎友焕说,这也就为认证机构对认证的具体要求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也为申请认证的企业带来不确定的模糊和麻烦。此外,不同认证机构的认证要求也有些差别。
黎友焕介绍:“在我国,很多公司申请认证前先委托认证咨询公司协助制作各种文件材料,由于这些咨询公司熟悉SA8000的认证操作条件,又与认证机构有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只要企业多给咨询费,即使条件不够也可以包装取得认证,那么一旦认证通过后就自然不敢对外宣传,因为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将关系到企业的订单和饭碗问题。”
认证费用高企
认证费用不仅与企业的规模挂钩,且认证证书到期之前,要重新提出认证申请,认证机构受理后,重新对企业进行审核,即换证审核。证书有效期为3年,每6个月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每3年需申请复审延长一次。每个环节企业都得付钱。
“据了解,认证公司收取每个通过认证的企业大约9000美元(以300人的工厂为例),延期另行收费。咨询公司声称每个公司收取大约10万港币,但实际上咨询公司实际收到的费用远不止这个数。因此对企业来说报小规模,少点花费,也就不便宣传了。”
从认证行为看,黎友焕说,企业申请SA8000是被迫多于主动,几乎所有认证的企业都是在“不通过SA8000认证就断单”的情况下,通过跨国公司的指引和协助申请认证的,一旦通过认证就意味着收购方已经满意。既然企业在国内宣传与否不再会影响到订单,自然为少惹麻烦就不在国内宣传自己。
普及化程度未达标
据黎友焕介绍,SA8000认证要求公司最高管理者公开作出愿意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实施和维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改进社会责任表现的承诺。这样企业的相关部门的领导才能围绕建立SA8000而相互间进行协调。除此之外,企业最高管理者还应任命企业的高层经理担任管理代表,并授权其组建SA8000工作组,工作组成员要广泛来自企业的各个部门,如采购、生产、销售、安全、人事、行政、会计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工作组成员在开展工作前应接受有关劳动法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和标准以及SA8000标准方面的培训,充分了解标准、法律和法规的要求,积极地向全体员工进行有关社会责任的宣传,全面动员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
“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还达不到这种社会责任民主化程度,尤其是民营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怕宣传SA8000的规定,怕工人的权利大而影响他们的集权管理,因此就不对内外宣传了。”(23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