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胡之永前几年花51万元卖断了400亩毛竹低产林28年的经营权,通过劈山施肥增加了毛竹产量,去年一年就卖了26万元,每亩增收200元。今年我们已投了2万多元,明年还要将路修上山,改造50亩笋材两用林”。市人大代表、霞西镇石柱村的曾宪道高兴地算了一笔账:“去年,全村销售毛竹60万根,因行情上涨让全村增收180万元。如今,发展毛竹就是我们村群众致富的好路子”。其实,石柱村只是我市竹业富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全市以竹子为主业的专业村已超过30个,竹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竹业生产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实施竹业富民工程,不断扩大竹林面积,培植龙头企业,推动精深加工。截止2004年,全市竹林总面积已达61万亩,年产毛竹600万根,鲜笋4万吨,笋干0.35万吨,元杂竹5.4万吨,竹业总产值近3亿元。
在发展竹业经济中,我市始终坚持突出特色、突出加工、强化科技,努力提高效益。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编制竹业发展规划,把地域特色突出、市场潜力大的毛竹、元竹和早竹作为主导品种,通过退耕还林、世行造林等项目的带动,引导广大林农实行“多乡一品、数村一业”专业化生产,现已形成东部的早笋、中西部毛竹及三条大河沿岸的元竹三大竹业生产基地。仙霞、云梯两个乡镇早笋面积7万多亩,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70%。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市林业局成立了科技服务专家组,建立了以市林技站为龙头、乡镇林业站为主体、竹业协会、早笋协会为纽带的竹业科技服务网络。去年全市推广增温覆盖技术2000亩,早笋平均亩产达到3000斤,最高4000斤,仅此一项增收600万元。积极推广细叶雷竹、红壳竹等笋用竹新品种,提高了竹笋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针对全市毛竹低产林较多的现状,今年,市林业局结合世行四期项目的实施,专门下达了1.2万亩的毛竹低产林改造任务,采用垦复、施肥等实用技术,提高竹林产量和效益。三是强化龙头带动。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大力扶持竹业龙头企业。在林业等有关部门的扶持下,中鼎健宁、青峰集团竹材加工项目竣工投产,使毛竹价格由每百斤16元上涨到26元,仅此一项使全市毛竹种植户增收1800多万元。仙霞镇的花果食品厂和菜蓝子食品公司利用林业周转资金扩大早笋加工出口,稳定了春笋价格,两家企业的产值比去年增长30%。毛竹育林金基价调整后,霞西镇虹龙村罗幸福的竹片加工厂再也不为原料发愁了,他添了两台竹席编织机,请了20多个工人生产竹席,今年要使自己小加工厂的销售额达到100万元。据统计,截止六月底,全市竹加工企业达到8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竹加工企业10家,从事竹业加工生产的1万多人,形成了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主体、个体加工为补充的宝塔式结构。
(汪世富 储德传)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