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兮SA8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5-04-04 14:34:10 作者:曲力秋 浏览:2067次
传言中的“2004年5月1日,美国、欧盟将开始强制推广SA8000标准”,已被证实为子虚乌有。2004年3月,某报记者误将某跨国公司要求它的供应厂商必须在2004年5月1日前按SA8000体系的要求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认为是欧美国家的强制性推行,并将此迅速报道了出去。但事实上SA8000也并未与我们擦肩而过,而是到了面对面的地步。该认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人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企业尊重全体人员组成和参加所选工会并集体谈判的权利;工作时间: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小时,且每7天至少应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12小时,保证加班能获得额外津贴等;工资:支付给员工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最低标准,并且必须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或支票支付;对工资的扣除不能是惩罚性的,等等。
越来越多的美欧跨国公司在采购商品时要审查供应企业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如不达标,有可能将取消订单。近些年,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受到SA8000的约束。据广东海关透露,欧盟国家是广东服装、纺织品、鞋类、玩具出口的主要市场,分别达到6.6亿美元、1.0亿美元、5.2亿美元、6.5亿美元。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受SA8000标准间接影响的跨国公司在全球采购的金额大概有2000多亿美元。
中国企业面临压力
“从表面上看,SA8000在中国受到关注是由媒体的广泛宣传而引起的,
但事实上,SA8000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早就已经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是跨国公司推广SA8000的手段比较隐蔽,通常以劳工保护、国际人权检查等不公开手段进行,所以不少企业并不知道SA8000的实际含义。后经媒体的宣传,很多企业家才知道SA8000的主要内容就是他们经常被查厂的相关内容。”著名国际经济贸易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SA8000课题组组长、经济学研究员黎友焕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据黎友焕介绍,自SA8000于1997年出台以后,欧美客户便陆续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按照SA8000的要求规范行为,近几年来对我国出口企业提出达到SA8000要求的欧美公司数量呈急速上升趋势。一些进口商,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商和知名零售企业,出于政治压力和维护本企业社会公众形象的考虑,已在本公司内建立起针对供应商的社会行为准则及相应的检验体系。SA8000在我国的不断推行已经把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导入了中国,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要求我国的相关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压力。
SA8000≠企业社会责任
与SA8000一道迅速传播开来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一词。
在很多人看来,SA8000认证标准的核心内容即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实质即为我国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工标准和劳工权利。
黎友焕说:“不能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简单地等同于SA8000,SA8000是以劳工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其中的一个社会责任体系。SA8000体系中的9个内容都是关系到劳工保护的,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范围却很大。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并没有一个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统一定义,包括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解析也不能被大家一致认可,回顾世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历史,企业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内容也在变化,而绝不仅仅是指劳工保护。”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又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重新兴起。这一理念主张,企业不仅应努力履行其特定的责任,如创造财富、吸纳就业、纳税等,还应对社会负有更多的公益责任和志愿义务。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而且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十分重视,甚至像《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其8项标准中就有“社会责任”标准一项。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解决国际化的问题。而要成为国际化公司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按照国际上的游戏规则办事,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里有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梯是ISO9000,这是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良好的控制标志;第二个阶梯上升到ISO14000,这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尤其是食品类加工企业,不走ISO14000的认证不行;第三个更高层次的阶梯就是SA8000,它实际上是把企业作为社会人来要求的。
黎友焕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很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一个企业如果不讲究这种新型的文化,它遭受的将绝不仅仅是来自SA8000的障碍,还必定会受到其他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约束。
“从这个意义上说,SA8000在本质上是先进的。”
SA8000的多重视角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但刚刚度过创业初期的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则是一个敏感和颇显沉重的话题。
在未来50年里,就业将始终是困绕中国发展的第一大难题。与需求相比,中国的劳动力几乎是处于一种无限供给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受到过多的限制,它们很有可能马上就转向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这会使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如果中国企业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因成本提高而降低。据专家对深圳沙井镇一家有3000多名员工的港资企业的测算,如果该企业执行SA8000认证标准,则每月将会增加300万元的支出,其中主要是加班工资和安全设施的支出。
黎友焕认为,虽然SA8000关于保护劳工的本质是先进的,但在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和SA8000被借用为贸易壁垒工具的实际情况下,SA8000对我国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黎说:“很多人以为,只要中国的企业遵守《劳动法》,就可以通过SA8000论证。事实上,问题远非这么简单。SA8000的条文很不规范,很有隐秘性,在它的第二条第一款里就说明了,SA8000包括的不仅仅是9项内容,还包括企业所在地国家的一切法律和法规,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表明,认证机构还往往把我国有关部门的一些规范性的文件也当做他们的要求的依据。
“这个范围显然就很大了。中国对企业有约束的法律法规何止几千条,完全不是一部《劳动法》就能涵尽的。如果严格按照SA8000这个体系内容要求的话,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很难达到要求。由于这个体系的不规范性使我们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动权掌握在人家手里。
“很多时候,跨国公司并不是真正要求供应企业通过这个体系的认证,而是以这个体系为借口来压低交易价格或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我们在搞调研的时候发现,那些通过ISO9000、ISO14000的企业都会做广告宣传自己的企业,只有通过了SA8000的企业不敢做宣传,SA8000的认证存在普遍的不规范现象,不少企业不得不花大把的钱买这张虚假的出口通行证,有苦难言。”
尽管SA8000有着两面性,但黎友焕认为,中国的企业已经到了必须要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了,只是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过程。他曾多次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来自欧美的学者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能要求中国或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履行同等的企业社会责任,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平等的。
经济观察家仲大军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约是东南亚国家的1/7,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四五十分之一。当今中国,很多企业已经走过了初期创业阶段,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实力,完全可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些说我们的企业无法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那只是代表某些利益集团的说法。
看来,SA8000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社会是福是祸,是机遇还是陷阱,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拥抱,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家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迫在眉睫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