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春节商战折射沪上零售业新动向

来源:商务部 最后更新:2005-02-03 15:34:12 作者: 浏览:2022次


  在不到两个月前,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彻底敞开了大门。据专家评价,我国的零售业由此从原先“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时代”。“12?11”后的第一场春节商战,似乎也因为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而显得意义非常。

  大卖场:激烈竞争中比拼服务功力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光新路口的一家乐购超市在门口赫然挂出了“2月5日、2月6日、2月7日,24小时全天营业”的新广告。其中,“24小时”几个字还特意使用了加大号的字体,显得格外醒目。

  往年的五一、十一长假以及元旦、圣诞等节日,上海许多商家也都有延长营业时间的习惯,譬如把商厦关门谢客的时间推迟到零点甚至凌晨一两点,目的就是让那些难得拥有长假休闲放松的顾客能够尽兴,然而大卖场要在春节前夕通宵营业,实属少见。只有在2004年,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一家外资大卖场曾经爆出过“24小时营业”的新闻,一度在当地商界与消费者中引发争议。

  商家称,大卖场仿照便利店搞24小时营业,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方便顾客,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购物环境。由于营业时间大大延长,消费者能够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时段前去购物。如果选择在零点之后,消费者甚至可以推着购物车,在几乎空荡荡的卖场中闲庭信步,享受正常营业时间内绝不可能享受到的宽敞购物空间。

  可是,大卖场全天候营业的成本无疑很高。撇开空调、照明等电费开支不算,员工夜间上班必须支付的加班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尽管上海浦东金桥地区集中了大批跨国公司和高级白领,是商家设想中全天候营业的主要顾客来源,但实践证明,大卖场后半夜的营业状况远远不能与正常营业时间相提并论。

  未来中国零售行业、大卖场的竞争将是最激烈的。这一判断如今已成为零售业界、专家学者们的共识,而商家们费尽心思想出的种种新奇甚至怪异的招数,也是竞争激烈程度的一大佐证。

  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表示,当国内零售行业还是有条件地对外开放时,外资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试水中国市场。他们有过失败,也有过退却,但最终找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方式,即利用他们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专攻中国本土零售商业的软肋。大卖场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供应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比标准超市更加细致的管理。时至今日,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TESCO以及一批台资大卖场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一线城市的大卖场资源已经日益稀缺,二线城市甚至部分三线城市的大卖场资源正在成为中外零售企业的争夺焦点。优质网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必然导致这一领域竞争的不断升级和加剧。

  有资深商业人士指出,受到集中居住、私家车普及率不高以及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大卖场比在国外更加靠近社区、更加靠近消费者,因此也会更加靠近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当商品缺乏个性、竞争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时候,那些愿意在服务方面下功夫创新的企业也许才有机会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

  百货业:特色中寻找出路

  在上海,百货行业曾经是商业领域的绝对主力。近年来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放缓甚至衰退,申城百货业也受到了来自连锁超市、大卖场、专业专卖店的强劲冲击。但统计显示,2004年上海百货行业的零售销售总额约为475亿元,增长5%左右,约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地位仍不容忽视。

  与经营生活日用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大卖场不同,百货商场往往更加渴望节庆、长假的到来,顾客的随意性消费会因为节日的刺激因素而快速释放出来。

  目前,打折降价已经成为国内百货行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法。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单一的促销方式却导致了一个怪圈的产生:不打折,顾客不买;打折了,顾客也不满意,认为应该更便宜。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信康教授坦率地说,“很多百货商场还没有走出打折降价的误区。”专家指出,成熟的商家不会人为地去抬高顾客对降价的心理预期。

  “百货行业的出路应该在于提高经营能力,寻找个性与特色。”百联集团百货事业部总经理汤建华认为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百货行业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发展空间。目前,外资百货企业的销售额已占到上海百货市场总量的20%,这个比例还将继续扩大。能不能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就看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能否创新!

  标准超市:艰难的转型期

  年节将至,热闹中颇显冷清的,应该是标准超市———那些介于大卖场和便利店之间,不大不小的连锁超市。

  “2005年,大批的标准超市将进入艰难的转型期,这个过程将会是相当痛苦的。”上海连锁经营业界一位资深人士如是说。

  百联集团超商部总经理朱家骝告诉记者,目前在百联旗下5215家连锁网点中,标准超市的数量超过3000家。尽管单体规模不能与大卖场相比,但从绝对值而言,标准超市仍然在所有连锁网点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标准超市的一个大问题在于,虽然冠以‘标准’二字,其实这些超市并不标准,单店营业面积从200平方米到5000平方米的,都可以被称作为标准超市,从而缺乏对市场层次和消费群体的细分。”

  正是由于缺乏细分,并且受到大卖场、便利店一大一小的“两面夹击”,标准超市的日子不好过。而从外资商业进军的方向分析同样可见,大卖场、便利店是外资“扎堆”的主要领域,标准超市方面则鲜有涉足。

  “标准超市的未来将是一边调整一边发展。”专家指出,除了根据单店营业面积、所处区域、商业环境等,对标准超市进行细分并相应调整商品结构之外,生鲜经营可以成为标准超市未来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发挥规模连锁企业的流通龙头作用,在上海市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中,生鲜超市已被列为政府鼓励发展的项目。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