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成宝 实习记者余琼雅
进入本世纪,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注定要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荒省份。 平常最为活跃的浙江民营企业,饱受能源荒的摧残苦不堪言。电荒、煤荒、油荒已经成为高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如果说“能源荒”是这些年来徘徊在浙江大地上最令人焦虑的阴影,那么从去年开始,“电荒”已经成为制约浙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一个非常致命的瓶颈。据介绍,去年非典给浙江GDP造成的影响是0.3个百分点,而“能源荒”———拉电影响却达到0.6个百分点。 面临着“电荒”,生产型的民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想尽办法自备发电机组进行维系着生产,虽然当地政府鼓励企业自备发电机且给予相应的补贴,但这对生产型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进入2004年,浙江省已成为全国拉闸限电数量最多的省份,每天都在300多万千瓦时以上。缺电导致电厂满负荷运行,多发电,多送电,加剧电煤告急;因为缺电,大大小小企业重拾柴油机,发起自用电,加剧柴油告急,能源的“多米诺骨牌”一一倒下。然而精明的浙江商人却从中看到闪光的机会,纷纷涌向西部挖黑金、喝“石油”。 据目前山西省浙江煤炭企业协会筹备组掌握的数据,温商在山西投资承包煤矿的资金高达40多亿,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包括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已经由温州炒煤团承包,投资额度高达40多亿元人民币。其控制的煤矿年产量大约8000万吨以上,而这一产量是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的1/5,也就是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20。 “随便拦下一辆高级轿车,十有八九就是浙江煤老板。太原的一位朋友如此形容。 而“贵如黄金”的煤炭价格,还在如磁铁般吸引着浙江投资者“鱼贯而来”。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浙江炒煤团投资回报率高得惊人。“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投资1个亿,一两年就能收回投资。这两年,没有听说哪个老板不发大财。 山西对于浙商而言,与其说埋着的是煤,不如说埋着的是一车子一车子的钞票。“只要干得动,煤矿这行我会一直经营下去。”一位叫胡育林的浙商毫不掩饰自己的“宏伟计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一位专家甚至表示,当前煤价上涨与浙商有一定关系。“他们因高价煤炭而来,凭着温商炒房的经验,炒煤也不是稀奇的事,他们是当前煤炭市场上不可忽略的神经。” “可以想像,温商将在全国乃至国 外掀起另外一轮投资风暴,除了煤炭,还有石油和电力。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潘立生早已注意到了这个投资变化,“浙江商人,尤其是温州商人,市场眼光比较独特,现在国家能源较缺,先入为主往往意味着获得较高的回报率。” 据了解,除了目前活跃在山西的浙江煤商外,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开始在全国各地投资煤矿、石油和电力。目前内蒙古、陕西、安徽、山东、湖南、贵州都已经陆续有大批浙商涌入。 当下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能源短缺,使浙江商人对能源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据潘立生保守估计,浙江省在外投资的6000亿元中,能源投资的比例有几百亿元左右。 目前,这个数字正在不断被改写,民资投入能源市场方兴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