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药品降价:一切刚刚开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4-06-15 08:13:38 作者:李琴 浏览:1565次
药价又降了。而从刚刚结束的“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会议”上传来的消息,今年年内国家还将再次下调国家定价药品的价格。
  据称,6月初包括阿莫西林等共24个品种的抗感染类药品的降价金额达35亿元,平均降价幅度30%,最高降幅达到56%。然而这种类似的估算没能激起消费者太多的兴奋,只是引来了制药企业的几句牢骚,“发完牢骚就该想辙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这样说。
  医药企业的“辙”
  此次抗感染类药品大幅降价的理由是,随着原材料价格变化、技术进步、进口关税下调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药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了较大的降价空间。“主要指向就是制药企业。”一位药企负责人说,其实,国家以往的多次降价,不管最初的理由是什么,最终影响的就是制药企业,他说,中间环节的利润是一点不能少的,降价部分大都来自于生产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据了解,进入这次降价名单的大多为合成抗生素,利润较高,有的品种的现行实际市场价已经低于降价后的国家最高限价,因此这一部分的降价对医药企业影响较小。但也有本来利润较低的口服类抗生素产品价格降幅也超过了50%,挤占了制药企业的绝大部分利润空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医药企业大致有两种应对办法:
  一、申请复议,但申请被有关部门批准的可能性极小。紧随其后的行动才是重点,那就是为药品重新命名、重新包装、重新添加辅料、重新申请批号,从而达到重新定价的目的。以往的这种案例数不胜数,如将红霉素改名为“抗生红霉素”,将黄连素改为“盐酸小檗碱片”,将20粒装改为10粒装,改单一成分改为复方产品等等,手法不一而足。治疗头痛感冒的阿司匹林,原来的价格为每10片0.3元,更名为“巴米尔”后,价格变为每10片6.3元,价格翻了20倍;治疗胃病的西米替丁原价为100片4元,改为“泰胃美”后20片42元,价格上涨50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是企业在认定降价药品无利可图时最常用的方法。
  二、停止供货,有些厂家用暂停供货来避免损失。最典型的就是2001年12月原国家计委实施第11次药品降价后,中美施贵宝及强生中国公司在除上海以外的地区停止供货的例子。当时中美施贵宝的百服宁从7.9元降至1.8元,强生的泰诺林从9.6元降到1.8元,生产厂家认为这种价格甚至低于成本,随即撤货,并要求监管部门单独定价,据了解,这两种药品从未执行过1.8元的价格。这一情景已在此次的药品降价中重现,据悉,零售药店执行新价格的第一天,盐酸洛美沙星等降价药已不见踪影;还有的厂家在短时间内停止销售,一旦它认为监管不是那么严了,再将价格涨上来;另外,有的厂家认为无利可图不愿再做,忍痛停产,转而生产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产品,这也是许多廉价药品逐渐销声匿迹的原因。
  近年来,抗生素价格,特别是口服抗生素价格一直在下降,受价格走低及能源、农业原材料价格上扬影响,哈药集团、华北制药今年一季度利润都大幅
  缩水。而此次降价包括的产品销售量大,运用普遍,以阿莫西林胶囊为例,目前的产量已接近8000吨,达120亿粒。应该说,如此大规模大幅度的降价对抗菌药生产厂家是有影响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除非你的产品不走医院,否则给医院的折扣及其它公关费是绝不能少的,可是不进医院对于抗生素来说无疑是死路一条,按照规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抗生素在零售药店没有处方不允许销售,从一定角度说就是将销售抗生素的权力只赋予了医院。他说,这时制药企业就要权衡了,如果利润只是减少但还有利可图,就可能选择继续生产,此次降价中的粉针剂大多属于此类。如果扣除营销费用入不敷出,就得改弦易张了,或是改头换面出“新药”,或是干脆放弃生产。
  医院的“辙”
  此次降价对于医院和医生收入的影响几乎没有。抗生素按品种、剂型和包装来分可达几千种,医院的选择余地非常大。如果利润少了,可以用其它替代产品,如果你的进价不能降低,愿意降低的厂家多着呢,以头孢为例,全国就有大小近300家药企生产。
  而7月1日的抗生素限售令进一步加强了医院销售抗生素的垄断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医院对抗生素的选择空间。据了解,在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就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销售额与市场空间在7月1日后还将加大。这位人士还指出,医院选择抗生素的一般规律是药品越贵医院越愿意进,医生越愿意开。因为价格越高,“可操作”的空间越大。他说,现在大医院已很少用青霉素,一进去就是头孢第三代、第四代。
  从1997年10月国家首次降低药价,药品价格已经降了10多次,其中抗生素降价7次,但结果却是屡降屡高,降价的速度远比不上“新药”的上市速度,比不上医院选择用药的变化速度。看来降价并不是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根本,有人将改变以药养医的体制作为药品价格合理化的希望。
  医药分家就是最好的“辙”?
  在现有的医药一家体制下,医务人员的收入不是来自于劳动,而是来源于药品及设备检查费用,这种体制成为导致药价畸形高昂的根本原因。
  医药分家后,医院基本退出药品流通市场(粉针剂除外),回扣与红包也会随之淡出,这一部分的药价水分被挤掉,药价就会自然降低。另一方面,医药分家后医生依靠自身提供的医疗服务获得薪酬,而不是靠卖出的药品多少来提取折扣,这有利于社会公平,符合按劳动取酬的规律,也是我国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然而医药分家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药价合理还需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要彻底,消除现有体制中的一些人为障碍,如由于地方保护导致对外地连锁企业的排斥、新特药的分销权还垄断在中国医药集团少数企业手中等。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改变,不能实现充分的市场化和充分竞争,医药流通中的行业壁垒和一定程度上的行政障碍还将是抬高药价的隐患。二是费用制约机制还待完善,要有专业的医保公司介入到医药付费过程中来,真正做到第三方付费,对医生药物开得是否适量、是否对症设置硬性监督,否则医生开大处方的情况依然无法得到遏制。(15E1)
  (图)随着药品招投标政策的推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进步导致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变化,一些政府定价药品的市场实际购销价格普遍降低。今年发改委还将有重点地调整部分矛盾突出的药品价格,同时要积极引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正常生产、供应和使用降价药品.photocom e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