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态牌”农产品闯出大市场
来源:市政务信息网 最后更新:2004-04-06 10:22:14 作者: 浏览:1548次
今年3月,我市五星集团的“三黄鸡”、太阳禽业公司的“樱桃谷鸭”和太平茶场的“绿茶”从省级“无公害产品”上升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是我市近年来围绕支柱产品,大力开发生态农业的结果,同时也为我市打“生态牌”的农产品闯出了大市场。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山区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在立足生态优势的同时,我市还坚持生态农业环境建设,切实加强自然优势的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良性发展,并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林业综合开发、造林绿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竹、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实行分类经营,大力发展“三竹一果”产业,重点建设山核桃、竹笋、食用菌、名优茶、苗木、花卉、高山蔬菜、家禽和草食性动物等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行“多乡一业、数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与此同时,我市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意识,制定了蔬菜、茶叶、水果、水稻、山核桃、西瓜等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8个,其中《宁国市无公害水产品饲养技术操作规程》和《宁国市无公害农产品土壤环境与肥料施肥技术操作规程》涵盖了我市绝大部分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作为我市今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本依据。此外,我市还切实加大基地检测力度,对划定的绿色产品生产区域,统一规划。对大宗特色产品,无论在生产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按照科学的生产程序和技术要求把好质量关,如水煮笋加工从毛料、清洗、煮蒸到装罐、杀菌,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讲究,严格按照无害化生产程序操作,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技术监督和食品卫生等行政执法部门对绿色食品的生产管理也十分严格,经常深入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对达不到质量和卫生要求的产品,坚决不允许出厂,从而确保了我市绿色食品的质量。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市已有7家企业14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全省居首位,并有4个农产品获省无公害产品与产地认证。同时,太阳禽业、健宁、五星和山里仁等龙头企业通过了ISO9001、ISO14000、HACCP等认证。这一批质量优、科技含量高、有一定规模的名牌生态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不仅摆上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的麦德龙、家乐福、联华等超市货架,而且渗透到上海高校后勤采购领域,其中还有部分产品走出了国门,成功地打入了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年创产值达4.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