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大炼钢铁风险甚大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最后更新:2004-02-20 10:21:46 作者: 浏览:1748次

    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去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钢铁产业政策和规划导向,提高市场准入标准的相关措施。与此同时,金融部门也开始抽紧银根。
  普遍的舆论认为,当前投资过热的问题很严重,如钢铁、电解铝、水泥、房产、汽车等等,致使煤、电、运等“瓶颈”凸现。不过,在新一轮整顿中房产、汽车并未“上榜”;电解铝、水泥重复建设问题,则是沉疴多年始终未予根治;而投资高潮刚刚兴起的钢铁行业,不仅榜上有名,而且首当其冲,主要原因是投资过热的问题尤其突出,而且是一盘散沙,从而积累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从2002年起,钢铁投资进入高峰,2003年进一步大增,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投资额高达1122亿元。许多地方“一窝蜂”似的发展钢铁工业,甚至连一些原本与钢铁毫不相干的企业,如医药、卫生、信息技术公司等等,也纷纷涉足钢铁业,一掷千金。
  民营企业更是积极,近3年来,我国民营钢铁企业数量增加了300多家。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2年,江苏沙钢、兴澄,河北建龙、津西,山西海鑫,四川川威等6家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钢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55.65%,远高于全国主要钢铁企业20.67%的增长率。河北唐山建龙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350万吨产能的长流程钢铁企业。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调查,按目前各地扩建和新建的钢铁产能计划,到2005年末,全国炼钢能力有可能达到3.33亿吨。,高炉炼铁能力有可能达到3.09亿吨,分别比市场需求量多出6700万吨和8100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指出,一旦GDP增长如果小于7%,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则钢材消费增长速度会大大下降,钢铁行业的市场风险在于:房地产和土木工程建设以及机械和汽车、家电等高增长产业群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钢铁风险很大程度上是金融风险。按照有关规定,钢铁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自有资金应不低于25%,但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于是利用低价获得的土地,高价评估后向银行融资,从而加重了金融风险。
  中小钢厂遍地开花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为,投资风险还表现在,在投资建设热潮中,一般水平的中小钢铁厂占了很大比例。他们或不顾建厂条件,不坚持技术高起点,工艺落后;或者不能生产替代进口产品,或者不具备获得低成本原料能力。
  首先是小钢铁厂遍地开花,规模效益低下,与大项目争资源,争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内地新建高炉86座,其中57座的高炉容积均在1000m 3以下;钢铁大省河北同时在建高炉,至少有46座是规模较小的100-200m 3。去年该省钢铁产量4035万吨,若按335家企业计算,每家企业的平均钢铁产量不足12万吨。
  其次是产品结构失衡。尽管建设规模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过剩。恰恰相反,那些技术含量高的钢材,由于投入建设规模小,今后仍将供不应求。2003年中国进口钢材约3000万吨,都是国内短缺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
  正视这些现状,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给钢铁投资建设项目设定了一系列“最低条件”,要求“烧结机使用面积达到180m 2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4.3m及以上,高炉容积达到1000m 3及以上”;“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低于0.7吨标煤,吨钢耗新水低于6吨”。原则上将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和独立炼铁厂、炼钢厂的项目,也严禁各地方政府化整为零、越权、违规审批钢铁项目。
  原料短缺日益加重
  投资过热还表现在原料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制约。即使能力与需求没有矛盾,能够达到平衡,但国内外钢铁原料储备已经难以满足我国钢铁工业的巨大胃口,目前价格已经上涨;此外冶金燃煤、电力、水、运输等环节已经出现“瓶颈”制约;环境保护也对钢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随着钢铁产量的迅猛增长,我国铁矿石供求缺口越来越大。2003年铁矿石进口量约1.4亿吨,按照进口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计,在2010年将进口2.2亿吨铁矿石,而目前国际铁矿每年的自由贸易量只有2.4亿吨,其他国家需求也在增加,将难以满足其巨大需求。
  至于燃煤、电力、运输等,从去年开始,电荒、煤荒及运力短缺,已经蔓延全国。武汉、太原等钢铁企业已经出现短缺,甚至不得不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远道购入原料。预计到2005年,主焦煤和肥煤缺口将达2000万吨到4000万吨。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