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今天是: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商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会动态 / 商会动态

2004年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宁国统计信息网 最后更新:2005-07-08 16:02:45 作者: 浏览:1920次

2004年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3月10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增长动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5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8.8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8.54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例为15.2:51.6:33.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809元,比上年增加2543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 11.6万人、第二产业6.9万人、第三产业6.7万人,年末在岗职工3.1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95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561个,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8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启动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了宁阳宾馆、广电公司、影剧院等单位职工安置任务,扩大了部门预算试点范围,平稳推进乡财市管改革,扎实开展乡财清理工作,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降低农业税税率2.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资源约束继续趋紧,园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扩大就业和致富群众的任务较为繁重等。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04年,在中央1号文件及相关惠农政策激励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加之粮食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各种农作物丰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7.95万吨,比上年增产1.4万吨,增长21.5%,自98年来首次出现增长,其中:夏粮0.3万吨,增长6.6%;秋粮7.65万吨,增长22.1%;全年油料产量1.26万吨,增长17.1%;蔬菜产量9.85万吨,下降0.3%;水果产量2403吨,增长1.6%;茶叶产量1897吨,下降0.6%。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72公顷,其中:经济林284公顷,用材林321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7743公顷,新增育苗面积88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比上年增加:山核桃4434吨,增长19.5%;板栗2100吨,增长27.7%;竹笋干6500吨,增长8.3%。
畜牧业、渔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 4.58 万吨,增长   33.3%,其中:生猪出栏18.81万头,增长8.6%;家禽出栏2035.5万羽,增长52.7%。水产品产量4400吨,增长4.8%。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7家,成功争取4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30个财政支农项目,新增3个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山核桃原产地认证通过国家评审,14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太阳禽业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编制完成山核桃、竹业、畜牧、花卉苗木和茶叶五大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3万吨,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3609万千瓦时,增长8.6%;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12.39千公顷,新增0.0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增长23.4%。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6.2%,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48.03亿元,增长23.1%;实现利税9.52亿元,增长18.5%,其中利润7.12亿元,增长21.9%。
  开发区建设进展较快。2004年,共收储土地134公顷,平整工业用地40公顷,修建区内道路4公里,铺设供水主管线3公里,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入区企业已超过13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市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9605万元,工程结算收入1377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5.1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4.8%。其中:城镇投资21.53亿元,增长61.1%;农村非农户投资0.17亿元,增长1.5倍;城乡居民投资1.38亿元,增长84.4%。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0.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4%;第二产业投资11.37亿元,增长102.7%;第三产业投资11.44亿元,增长42.5%。在投资总额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3亿元,增长71.7%;房地产开发投资4.29亿元,增长39.8%。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4.8%。中鼎三期扩建、源光电器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华泰医院投入使用。
  城市和交通建设继续加强。2004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编制完成城市给排水、市政路网等专项规划,贯通中溪中路、山门中路,改造了津河西路和北园路,完成了宁国大道主体工程,加速推进济川大桥、东津河大桥建设。S215线排卅段建成通车,新建村级油路26.7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04 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48060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3.3 %;客运周转量 101340 万人公里,增长10.4%。
  邮电通信业务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年末市话用户3.14万户,增长1.6%;农话用户5.90万户,增长5.4%;移动电话用户8.24万户,增长24.8%。电话普及率达45.9部/百人(含移动电话),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达5976户,增长1.3倍。
六、商业、外贸和旅游
  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3亿元,增长10.1%,其中市一级零售额7.9亿元,增长10.6%;农村消费零售额3.4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0.3亿元,增长10.9%;餐饮业零售额0.56亿元,增长5.0%;其他类零售额0.34亿元,下降3.0%。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10家,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59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额4548万美元,增长36.8%。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2004年,全市通过举办深圳、温州招商推介会,组织小分队赴苏浙沪实地招商,承办山核桃节等形式,共引进省外资金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来自苏浙沪地区资金7.98亿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外资注入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2197万美元,增长95%。
  旅游业快速增长。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惠云禅寺正式落成,恩龙民族风情园投入运营,夏林风景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全市全年共接待旅游者47.2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337人;旅游总收入5262万元,增长178%,其中旅游商品出口创汇6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089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608万元,增长51.4%。分税种看,增值税增长40.8 %;所得税增长137.8 %;其他工商各税增长35.9 %。全年财政支出 47608 万元,增长41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98.8%;科技费用支出增长48.5%;社保补助支出增长5.9%。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5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71亿元,比年初增加3.4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4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3亿元。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市财险寿险两家保险公司全年完成保费收入7744万元,比上年增长34.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6家,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3项,拥有人才资源1.23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2422名。全年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0万元,增长39.5%,跻身全国首批20个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
  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高新技术产品18项,实施国家级火距计划5项。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5家,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亿元。
  技术市场发展较快。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6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7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千万元,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00余名。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59所,在校学生6061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901人,增长24.1%;初中在校生17619人,减少12.6%;小学在校生24240人,减少3.1%;职业中学在校生 6576 人,增长 41.3 %;幼儿园在园人数5266人,减少 6.6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99.8%;成人技校共培训学员4250人,有905人参加本、专科学历培训,900人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创建1所国家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12所宣城市示范学校,6所本市级示范学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共放映电影500余场次,观众2万余人次,外地各类艺术团体来我市演出60余场,市公共图书馆藏书4.3万册,《今日宁国》全年发行123期,共73.8万份。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三馆”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9个,全年编发电视新闻专题70期,电视新闻1306条,广播稿件7738条,专题365期。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6%,广播人口覆盖率98%。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共设置1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70人,医疗床位126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床位3.4张。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89.4%,共补偿1.27万人次,补偿金额627.2万元。1.29万平方米的健康大楼投入使用,华泰医院正式开业,传染病医院建设顺利进行。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4年,全市共组织参加各类比赛22次,参赛人员达1.2万人次,在各项比赛中,分别获省农运会两个单项第五名,省体育大会男子乒乓球团体第三名,宣城市田径锦标赛团体第三名。全市小学体育达标人数2.45万人,中学体育达标人数2.98万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共进行水质例行监测18次,大气例行监测4次,噪声例行监测2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43%,粉尘排放达标率88.6%,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04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保持较低水平。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763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005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45‰,死亡率5.33‰,人口自然增长率2.1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532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7元,增长6.7%。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685人,其中在职职工11477人,离退休职工4615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金240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24700人,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382.5万元;全市共有1892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医疗保险金1308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20个,床位1104张,收养1008人,享受低保救济人员10602人,其中城镇居民6023人,农村居民4579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56.6万元,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个,安置下岗人员就业269人,全市福利企业28个,共安置496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注:
1、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
2、年末总人口取自公安年报;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取自计生年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