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政策信号应该清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4-10-29 14:42:45 作者:刘杉 浏览:1403次
关注人民币是否升值的群体已经蔓延到普通投资者,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应该发出清晰的政策信号。
日前,南京市出现了市民纷纷到银行结汇的现象。媒体报道说,近几天,仅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的个人结汇量就达200多万美元。其中一个营业部的个人结汇日交易量比9月增长一倍。而中行江苏省分行为了应对这种非正常现象,已经规定每人每天最多卖给银行1万美元。
这种个人结汇量猛增的现象有些突然。据说,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做了大量解释工作,但没有任何效果。
南京出现的这种现象表明,民间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开始增加,并且这种预期已经影响到普通人的投资决策。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人民币的确到了该升值的时候了。同时也说明,外汇管理局前期发出的政策信号比较模糊,让人们进行了不同的解读。
让我们看看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的一次政策解释。
10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日出现的人民币汇率即将调整升值的传言缺乏根据,是对中国现行汇率政策的误解。
“发言人说,中国政府近日在多个场合阐释了现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基本点:自1994年起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逐步探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发言人指出,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既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但改革的进程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稳步推进,不会一蹴而就,也没有具体时间表。完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增加汇率弹性,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
“发言人说,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必然会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
“发言人说,从长远来讲,增加汇率弹性后人民币汇率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不可能只是单向变化。当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与市场预期和利差因素有很大关系。市场预期随时可能改变;随着国际市场利率走高,本外币利差也在逐步缩小甚至可能反转。届时,市场资金流向可能发生反向变化”。
这是外汇管理局比较完整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发言是去年以来多次发言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其传达的政策信号是模糊的。
模糊之一,有意无意混淆了升值与调整汇率机制的关系。从发言人的谈话可以看到,其在否定人民币升值时所用的基本论据是关于调整汇率机制的。从学术角度看,调整汇率机制与短期内让人民币升值实际是不同的概念。由于这两个概念只有专业人士才了解,媒体和民间比较模糊。那么,这种发自国家外汇局的解释就让人感到似乎藏有奥妙。
由于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实际上更像一种固定汇率制度。所以,如果让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根本不需要调整汇率机制,仅仅在现有制度上,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根据市场条件适当加大即可。因为,各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存在低估,汇率浮动幅度的调整结果,必然是单向的升值。
而调整汇率机制,则是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制度。其基本方向是由有管理的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向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转变,然后最终过度到浮动汇率制度。这个过程当然漫长,其涉及银行制度的改革、资本账户的开放、中央银行监管能力的提高等。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三五年。但这个过程与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是不冲突的。
模糊之二,模糊了绝对稳定与相对稳定的关系,模糊了合理与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的概念。外汇管理局发言人多次强调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合理、均衡和基本稳定。那么,人民币汇率合理吗?因为存在对美元的低估,显然目前的合理是相对的,还不是一个绝对的合理。所以,人民币有变化的可能。均衡是什么?均衡就是在供需不断调整状态下,实现短期、动态的价格决定。而“基本稳定”,则可以解读为,会动,但不会经常动。
所以,如果认真研究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发言,就可以解释为“我说人民币这几天不升值。我说汇率机制改革没有时间表。但我没说人民币在短期内不升值”。
如果这样解读,那么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会保持不变,就会出现南京这样突击抢人民币的现象。谁让大家都是经济人哪。
前天晚上和摩根士丹利的两位执行董事一起吃晚饭。其中一位在纽约总部工作,一位在伦敦的国际公司工作。他们想和中国学者探讨中国经济问题,议题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有意思的是,作为公司负责风险管理的专家,他们对中国经济并不了解。对于人民币短期升值和建立浮动汇率制度,他们的概念也非常模糊。所以我在和他们的交流中,要进行概念的解释。好在他们是专家,一说就明白。
专家都需要解释,那么普通投资者呢,他们更需要清晰、准确的概念。宏观管理部门发出模糊的政策信号,必然导致混乱的市场预期。(29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