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怎样在城市中生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最后更新:2004-08-27 08:54:40 作者: 浏览:3160次
摘要:  正泰和温州的故事  2004-8-27 5:12:40   □本报记者赵民望叶正积王松李爱明
  对于正泰成长经历的评论可谓多如牛毛,只是无论其评论的角度如何切入,有两个关键词是不能回避的:“温州、“温州人;实际上,正泰正是由此而生的,并融化成今天品牌温州的一部分。
  温州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区域发动机,就在于许多温州人高度的经营头脑、创新意识
  “巨人”是在这里诞生的
  要找正泰集团,仅仅到了温州市区还不行,而要到柳市。柳市不是“市,它只是温州县级乐清市的一个镇。正是在这个只有46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原始的冲动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作坊,也由此呼应了温州更大范围里“泥腿子当老板的风景。与此同时,最初的规模塑造了一个产业的雏形。今天,当壮大了的温州民营经济,在昭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途径之时,我们可以更近地看到其中一个巨人的面目,这个巨人就是正泰。
  被我们关注的是,正泰当年竟然是从假冒伪劣的漩涡里钻出来的。
  温州的电器发源于乐清,乐清的电器发源于柳市。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几百家低压电器企业亮相柳市。尽管有“千家万户办工厂,千军万马闯市场的壮举,但是其中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到1%,而有证的产品不到0.1%;用稻糠当石英砂,用白铜甚至铁片做继电器触头,伪劣使柳市的新兴产业走向了歧途。市场对柳市电器举起了红牌。当柳市的质次电器被曝光之后,随即遭到各地封杀,温州电器陷入困境。各级政府为此采取了不少办法,但柳市的“假冒伪劣病难以根治。1989年,此风再起,在国家技术监督局查处的伪劣低压电器产品中,大多数来自温州的柳市。一时间,假冒伪劣成了柳市的代名词。
  柳市电器产品大规模的造假活动终于惊动了北京。1990年,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在柳市开始了5个月的治理整顿。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全部关闭,1544家家庭作坊停产,359个经营执照被吊销。此后,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柳
  市的电器产品在起起伏伏中被锻造。
  在此背景下起步的正泰,凭借独善其身的“品牌意识,成为其中为数极少的“品牌企业,这种不懈的努力,终于为他们日后脱颖而出、领军柳市低压电器行业“恢复名誉打下了基础。1994年,正泰等首批4家集团公司在柳市组建;1995年,柳市工业总产值达29.5亿元。1996年,柳市已创建1400余家股份合作企业,形成20家集团公司,工业总产值达41亿元;2002年,柳市工业总产值达115亿元;10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3家企业集团、30多家企业的品牌,成了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名牌。320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领到了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有200多家企业通过美国、欧盟等相关认证。
  如今,与正泰同行的德力西、天正、新华这些响当当的企业集团,都雄居于柳市,其“产量占全国的50%,年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全国第一的业绩,共同构成了今天柳市名利双收的好名声。
  应当说正是在家庭作坊的时代,南存辉坚守住了“质量就是信誉的生死线,才会有今天的正泰集团:
  1984年,正泰年产值1万元。发展到1994年,年产值6.6亿元;1995年,年产值8.9亿元,发展到2003年,年产值突破百亿。与此相应,正泰的利税也在逐年上升,1991年91万元;1994年利税上升为8000多万元;2003年,正泰利税接近10亿元,在全国民营企业纳税榜上名列前茅。
  而企业的总资产也由1984年的7万元、1991年的650万元,上升到了2003年的30多个亿。正泰集团的员工人数由建厂时的8名员工,达到了现在的14000多人。
  从前店后厂的作坊,到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正泰已连续几年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强。现在,正泰已发展到六大专业公司、50多家持股企业、800多家专业协作厂,在全国各地设有2000多家销售公司,在国外
  设立了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销售总代理。
  正泰的产品,从仿制到自主开发,由原来单一的产品已发展到低压电器、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电器、通讯电器、汽车配件等六大主导产品。目前,正泰形成了以温州为开发基地,上海为研发中心,美国硅谷为开发点,相关高校和科院所为依托的开放式技术开发体系。企业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新产品200多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0项,国家专利50多项,产品已超过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20000多种规格,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OH 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部分产品通过了国际CB安全认证、美国UL认证、芬兰FI认证、比利时CEBEC认证、荷兰KEM A认证、德国VDE认证等,并领取了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张“中国强制认证证书。正泰的低压电器、仪器仪表、成套设备三大产业已分别跻身全行业一、三、五位,“正泰商标已经是中国驰名商标。
  从这些数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寻访到正泰发展的轨迹,可以正面感受正泰人产业报国的抱负以及作为领军人物南存辉一次次转折中的心理历程。也许,正泰的成长已经没有秘密,但是正泰生于此、壮大于此的背后,必然与偶然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正泰与温州可能难分彼此,但这仅仅只有血脉相连的解释吗?
  对于正泰成长经历的评论可谓多如牛毛,只是无论其评论的角度如何切入,有两个关键词是不能回避的:“温州、“温州人;实际上,正泰正是由此而生的,并融化成今天品牌温州的一份。
  温州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区域发动机,就在于许多温州人高度的经营头脑、创新意识。他们善于将资源“模块化,包括对资本的“模块化,而且,通过他们能够迅速地使其达到“即插即用的状态。因此,在温州单纯以资金的形式寻求增值的至今少见,更多的温州人是将处于“资料状态的资源“模块化,然后通过对各类“模块的拼接,实现其在市场交易中的快速、有效的“卡位。
  所以,当南存辉的正泰品牌优势显现时,就有了许多企业的“向我靠拢,资金、人才的聚集同时发生。于是,围绕正泰产品的配套,营销、人才、资金、资源再结合,最初的“产业链成就了一个区域产业支柱的发育、成长。整个温州在这一产业形成过程产生的能量,又作用、推动了正泰集团地迅速扩张。
  得益于温州地利、人和两种元素的结合,一种独有的优势在一个区域得到了极致地发挥,“正泰巨人诞生的土壤具备了。
  温州之辩与温州之变
  温州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热门的词汇,不论它在哪里出现。其实,正泰之所以让世人刮目,正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把它与温州分开过,即便他它正在走向“跨国公司的路上。
  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城市像温州这样聚集了如此众多的民营企业群体,更没有如此多的重量级老板。
  在这座城市,眼镜、鞋革、打火机、锁具、电器、拉链、纽扣等轻工产品的云集,使温州拿到了“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锁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纽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中国
  印刷城、“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等诸多的“国字号。
  穿行于这座城市的几天时间里,记者对于温州的产业兴盛、富翁众多有了近距离的感受;但是对于这座城市的种种不足,也有了一些零星的体验。比如,温州虽然有发达的产业群体,商业之外的其他服务业,却显得那样沉寂;城市里的商住楼连成了片,而写字楼却很少;200万温州人走出去了,每天进入温州的外来流动人口并不显著;出去的企业在增多,而进来的企业却很少。
  据了解,现在温州人均耕地仅仅3分多一点。工业用地的日益增长和耕地保护政策的矛盾在温州正越来越尖锐,温州郊县甚至镇上的工业用地每亩价格很多都达到25万元左右,远远超过上海郊区的地价。
  温州市工商局在对今年一季度个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后提出,劳动力稀缺是全市个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据悉,今年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比去年减少了20%,企业招工
  难。分析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减少事出有因。由于温州消费结构单一,而整体消费水平偏高,造成在同等工资下温州市生活成本较高的现象。像上海等大城市,消费结构较多元化。由于消费品市场物资充足、竞争充分,加之交通方便等因素,同样的消费品价格反而比温州低廉。
  此间有学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区域经济的产业构成而言,温州的缺陷显而易见。但是有学者强调,更重要的一条是政府发挥的作用太少。政府的职能转换步调缓慢。长期以来,温州民间的思想转换很快,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在过去的发展阶段,政府放任民间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控制力较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释放了民间的热情,发展较好,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说,这种长期“无为而治的理念也导致了政府的惰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还没有较好地树立服务意识,现在很多本地企业都在抱怨温州的投资软环境不好。
  过去温州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民间的张力来推动,这种民间推动到一定程度就举步维艰,需要政府助力。尤其是,制约温州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还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一目标就需要整个环境的循环来提升。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温州市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提出“一港三城的构想;二是温州人大会召开;三是效能革命的提出。温州政府介入经济发展的脉络越来越明显,而这和以往温州经济发展的思路大相径庭。对此,官方的解释是:政府需要做一些导向性的规划来整合资源,因为最终产业的提升要靠规模企业。
  的确,这是一个产生“模式又在否定模式的城市。尤其当“温州成为温州模式,并且招来了无数大大小小学习考察团的时候,温州却在开始反思自己。被其他地方所学习的“无为而治正在被温州人自己所否定。在温州市委的大院,记者就看到了醒目的“效能革命标语牌,已经在提示这里的官员。
  在回答记者有关企业壮大与城市发展的一些问题时,市委书记李强坦诚,温州原有的一些优势及其效应正在弱化。
  他提出,今后,温州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新替旧、以软补硬,更加注重培育软性战略资源,不断营造新的发展优势。信用就是一种战略资源,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温州的信用建设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下一步仍要下大决心继续把信用抓上去。在温州的人才、技术竞争难以占优的情况下,打造品牌,提高品牌附加值,也是一条好的出路。打造“品牌温州已具备相当的基础,要把品牌作为一种新的战略资源来培育。
  政府服务是软环境的主要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温州提出要像当年抓质量立市那样抓政府服务,其用意就是把政府服务作为一种新的资源来培育。现在我们政府运作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政府服务流程不合理、不科学;二是政府运作的成本意识不强。下一步要以深化“效能革命为契机,进行流程再造,加大科学管理,继续优化政府服务,改善发展环境。
  李强说,他几乎在每个场合都讲到,温州人是温州今后发展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温州人这篇文章做好了,温州的发展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激情和活力。要提升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的资源品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个资源的作用。
  温州之辩曾经,并将继续,但温州之变早已开始。这就是温州!
  对于温州这座城市的观察,对于温州区域经济的梳理,使我们真正找到了正泰成长的秘诀所在,只可惜,他的成长经历不能复制。
  把根扎在温州
  正泰诞生、壮大于温州是一种必然,那么,正泰如果要走出去呢?答案是相同的:也是必然!
  事实上,当正泰等一批电器产品生产企业在壮大,柳市也由此成为中国电器王国的时候,无数辉煌的背后,隐藏着这个产业的大变局。早些年,温州人凭借自己的市场意识,抓住了没有对手竞争的机遇。但是,到了今天,这种优势的大半已经不存在了。
  “十五期间,国家共投资3000亿元用于“两网改造,这无疑是送上门来的“大蛋糕。不过,这从天而降的“大蛋糕也引来了众多跨国公司,在去年的第三届中国电器文化节暨国际电工产品博览会上,施耐德、西门子、欧姆龙、三菱、LG等20多家跨国公司踊跃预订了70个展位。国内电器产品间的竞争、或者说柳市本土“电器之都的市场分割,如今要面对突然跳出来的一个个跨国公司。
  此时,被无序竞争和价格战恶化了的市场环境,又一次把柳市逼上了生死线。一直以来,在柳市电器产业存在着“两条路线:一条是在国内打“价格战,一些企业想通过“价格屠夫来占据主动;另一条是在全球市场做“苦行僧,这些企业虽然可以获得一部分海外市场,可惜利润空间相当低。
  正泰集团看到了如此竞争背后的危机,意识到:“中国电器之都需要行业领袖。其实,从假冒伪劣泛滥的混乱中脱颖而出的“求精开始,正泰的目标显然不仅仅要做一个优秀的品牌,它要做“电器行业的统帅,更想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行业内的整合由于正泰而加速,正泰的一系列行动促进了整个低压电器的行业发展。到目前,正泰已经在山东、上海、安徽、河南、江西、辽
  宁6省市建立了合资公司。在已有不少海外公司的情形下,南存辉出现在中东、欧美国家,很显然,正泰集团以及“电器之都在经历了十几年封闭式的自我发展之后,要开始国际市场上整合其产业资源了!
  不久,正泰参与了巴基斯坦电网改造,与沙特阿拉伯签约,在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招投标会议上以综合优势中标……
  整合后的“中国电器之都,在显著提升温州的产业结构,稳定了温州中国轻工城的地位。
  由于温州产业布局的特点所致,众多“正泰温州之外的举动,在另一种眼光之下,有了资本“外逃之说。对于正泰这样大块头的民营企业走出温州的现象,一段时间以来种种的议论飞舞。有人据此怀疑:温州企业、温州人到全国各地办厂投资,是否会造成温州产业的空洞化?未来温州经济会不会因此失血?
  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对记者称,资本“外扩有利于强化温州经济,未来温州建设成国际性轻工城的目标不会改变。
  李强表示,资金是以消费为目的的,而资本是为了扩大再生产、为了寻求增值。追求最大收益是资本的自然属性,无论是跨国流动还是在国内流动,本质是一样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温州的人口、商品和资本一直在这个大市场里不断输出、不断扩张,到现在形成了“大进大出的格局。温州经济20多年的快速发展证明,这种流动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况且,经过多年发展,温州在服装、制鞋、打火机、低压电器等领域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有一个高度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一家龙头企业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小企业与之配套。所以,那些大企业很难“连根拔起,把这些配套的小企业也带到外地去。
  同时,随着一部分温州企业走出温州,温州资本既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些投资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然,企业走出去后,温州的土地资源也就节省下来了,这更有利于长远发展。对于温州,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市内市外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温州要从实际出发,不盲目追求“高新技术,更不会放弃已有很好的产业基础的轻工业,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争把温州建设成为轻工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成为国际性轻工城。
  据悉,正泰集团最新的“接轨长三角、打造国际性电气制造基地的项目,将需要160亿元投资。但是,资金对于正泰好像不是难事,仅温州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正泰集团提供的授信额度就高达125亿元人民币。此外,正泰还受到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在解释企业由此项目可能产生的发展方向的转变时,南存辉强调,不论企业将来有多大,正泰的根依然在温州,正泰依然是温州的正泰。
  他说:“我们在2010年前的重大项目上所投入的160亿元人民币,将使正泰集团形成这样的基本构架:在温州,建设低压电器产品制造基地;在上海,发展中高压输变电设备项目,但温州今后仍然是正泰主要的生产基地。
  “不能把正泰这样的企业拴在温州,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去!正泰集团向长三角挺进等一系列动作,在温州的“民营经济学家马津龙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他认为,温州的名气来自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温州的好名声也来自于南存辉这样的一批民营企业家,有这样的一个群体,就可以代表温州这座城市的品牌形象。他们的企业在扩张,对温州来说,这绝对是有利的。温州由于面积狭小,山地众多,土地资源一直很紧张。即使是龙头企业,也没有一家发展所需的工业用地解决得很好,更不用说那些规模更小的企业了。龙头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受到资源瓶颈的制约,必然要向中心城市发展。外地土地资源丰富,这是温州不可比的。
  他认为:“一般来说,处于产业链底端的产品,像拉链、纽扣,可以在温州生产。但像服装工业,不可能长期在温州这样的偏远城市立足,它的设计、推广、销售、市场都在大都市,必然要向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靠拢。“更多的是像正泰公司,在上海生产的同温州生产的不是一种产品。
  马津龙强调,产业升级还应着眼于轻型制造业。产业发展基本上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自然而然地引进。在量的增长的同时强调质的提高,强化品牌价值,不只是产品品牌,还包括产业品牌、城市品牌、服务品牌。其实,传统的轻工业概念排斥电器业,甚至不包括服装业,已不适用于温州的产业结构,应该称之为轻型制造业。
  《做强做大企业,打造先进基地》是南存辉在温州市工业会议上的一个发言。在这篇文章里,他论述了正泰集团接轨长三角,打造国际性电气制造基地的思路,并拿出了具体的举措。
  对此,温州市委书记李强给予了充分肯定:“如果多几个企业有正泰这样的决心、目标和实践,我们温州经济的发展就好办多了!
  记者在此间采访时感受到,温州官方对于正泰的目标定位、发展思路是赞赏的。温州期待正泰集团在以品牌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进行兼并联合中组建起“航母舰队,走出温州的新天地。
  (27G1)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