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宁波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贸易逆差。当月全市出口7.14亿美元,低于进口31万美元。出口比去年12月少了近一半,是20个月来出口绝对额最低的月份;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增幅是23个月来最低;对比全国的39.5%、全省32.88%的增速大为失色。
这一切都一扫宁波出口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国、连续21个月高于全省水平的“出口健将”形象。同时,全国1、2月份累计贸易逆差达79亿美元。对此,海关总署一位副署长坦言,全国在一两个月内出现这么高的贸易逆差额,是近10年来的第一次。
宁波外经贸局俞丹华副局长认为,出现贸易逆差“最大的原因是政策”,政策不仅导致政府积极性下降,口岸城市收购外地产品的积极性下降,也“导致企业积极性下降”。
冷落了一般贸易
“出口退税的效应还没有显示出来,要到今年下半年至少是4月份以后才能看出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这样对记者说,因为“企业现有的合同是以前签的,而且地方超额分担的部分还没有开始退,还没到掏钱的时候”。
可是,出口退税的“冰山”一角已然显露。出口退税最深远的影响无疑是动摇了地方政府对出口的支持态度。
“政府也是有功利的,政府太功利是不对的,但是一点没有功利,不讲成本也是不好。”宁波太平鸟集团执行副总裁车小方实话实说。
以2003年宁波139.41亿元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参照,25%的出口退税对宁波地方政府来说可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大数目。以去年数字计,宁波应退(免)税款已将近159亿元。
根据宁波最近公布的一份外经贸简报,宁波一些地区政府的财政考虑衍生了“发展出口吃亏”的想法,大多对出口持不支持态度,各市(县)、区外贸扶持政策“出台慢、力度小、操作手续更复杂”。
在某市外经贸局向上级政府提出的14条外贸支持政策中,11条被砍掉,3条搁浅,无一“善终”。而更多的地区则是未出台政策,奉化市甚至已明确没有政策。而宁波科技园区一位人士也委婉地表示今年没有政策支持外贸公司,而今后还会不会有,“要看企业将来的发展了”。
鄞州区虽说是今年不多几个已经出台支持政策的区、市,但是由于将政策集中于加工贸易和农产品,却冷落了自己的外贸支柱——一般贸易。但是,2003年宁波一般贸易比重高达81.87%,去年宁波人引以为傲的以120亿出口创造50亿外贸顺差的成就中,96亿一般贸易的“功勋”是决定性的。
据俞丹华介绍,今年全国许多地方政府外贸支持政策的特点也是大力扶持加工贸易,可是“有些地方加工贸易猛增,把出口数字拉上去了,可能够带来多少外汇顺差呢?”
此外另一个结构性影响是宁波公司多为收购生产企业的产品再出口,外地产品在宁波出口中的比例已占到45%。
生产地政府向生产企业征税,却由产品出口城市为其承担25%的出口退税,这在口岸城市看来显然是不划算的。故而宁波各县(市)、区对外贸公司的制约性措施也逐渐增加。
有业内人士明言“现在到(宁波)一些地方办外贸公司已不受欢迎了”,各地均已暂缓甚至停止受理审批流通型外贸企业工作。宁波政府所在的海曙区由于占据了市中心的优越位置长期以来是外贸公司的聚集地,目前积压未批的外贸公司已经将近30家。北仑区外经贸局官员也在电话中表明“我们现在不批(外贸公司)了,”而持续的时间“现在还说不好”。
当地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则向记者反映还曾接到过当地政府通过内部开会、打招呼等形式传递的信息,“要求限制出口额度”,而收到消息的企业“不在少数”。
俞丹华认为问题的根源是新的退税政策使得“外贸流通机制好的出口地为出口做出了贡献但却不堪退税的重负”。不只是宁波减速,大连、深圳、青岛等口岸城市的出口增幅都在减少。俞建议“加快征退税制改革,就是形成谁征(税)谁退的机制,不能说人家征税却让出口口岸退”。他同时表示宁波“千军万马”的外贸战略不会改变,政府会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各类企业获权用权,禁止人为阻碍获权企业的审批,禁止人为限制外贸出口规模的扩大。
加工贸易瓶颈
宁波的出口具有“一般贸易比重高、外贸公司比重高、纺织服装和一般机电产品比重高”的特点,出口的“三高”特点使得全国平均下调3%的出口退税率在宁波变成了下调3.5%。
在宁波的中小型贸易公司中有相当一批是依靠出口退税和补贴为利润来源,车小方说,这些企业“除去一美元几分钱的补贴(和退税)以外利润空间非常小”。而现在地方承担25%的出口退税,导致“原来的一些贴息补贴,今年已经不补了,因为新的退税政策调整后地方压力很大”。然而,补贴的取消是利于公平竞争、符合WTO规则的必然。
“产生贸易逆差的另一短期因素是近年来原材料的涨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位副院长在向记者分析全国2月贸易大逆差的原因时这样说。
中国的原料、能源进口暗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大国模型(标准是进出口量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并非指国家大小)。近年国内需求的增大使得国内资源供给量不相称,于是对国外进口的需求就越来越大,而与贸易小国进口量小、不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不同,中国作为进口大国,需求量的增加也助长了进口价格的上涨。
“我们生产的小家电中,钢材和塑料占成本的35%,全年由于原材料涨价将损失3300万元。”宁波余姚西摩公司负责人说。
占宁波出口75%以上的机电、纺织服装产品所需原材料中,钢材价格自2002年8月以来已上涨70%至90%,塑料价格涨幅达40%以上,纺织原料涨幅也很高。统计局数据表明,前两个月宁波工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同比上涨15.33%,工业品出厂价格则上升3.91%。“宁波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开疆拓土中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成本低廉,而这一优势的弱化势必会影响到其尚未成功转型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米飙)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